ID: 24426867

2025-2026学年年秋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册)每课知识点归纳

日期:2025-11-1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78次 大小:369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2026,学年,年秋,统编,小学,语文
  • cover
2025年秋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全册)每课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草原 课文主题: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现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重点字词: 生字:毯、陈、裳、虹、蹄、腐、稍、微 词语:渲染、勾勒、柔美、境界、洒脱、回味、乐趣 修辞手法: 比喻:"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将草原比作绿毯,羊群比作白色大花。 拟人:"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赋予草原动态美感。 排比:"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增强语言气势,表达强烈情感。 写作手法:情景交融,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情感;观察顺序由远及近,由景及人。 文化知识: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如款待客人的礼仪、服饰特点等。 丁香结 课文主题:通过对丁香花的描写,借物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生活中的 "结" 要坦然面对。 重点字词: 生字:缀、幽、雅、案、拙、薄、糊、蕾 词语:缀满、幽雅、伏案、笨拙、单薄、模糊、花蕾、愁怨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借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细节描写:对丁香花的形状、颜色、气味进行细致描绘。 重点句解析:"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体现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拓展延伸:了解丁香花的文化象征意义,积累咏花的诗词名句。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孟浩然) 主题: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愁闷之情。 重点字词:渚、暮、愁、旷 名句解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通过写景烘托诗人的孤独感。 艺术特色:情景交融,语言朴素自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主题:描绘了西湖夏日暴雨骤至又迅速平息的奇丽景色。 重点字词:翻墨、跳珠、忽、吹散 名句解析:"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运用比喻手法写出雨势之大。 艺术特色:写景生动形象,画面感强,用词准确传神。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主题:描绘了乡村夏夜的美丽景色和丰收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重点字词:鹊、蝉、稻花香、蛙声 名句解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以动衬静,表现乡村宁静祥和。 艺术特色:视觉、听觉、嗅觉多感官描写,充满生活气息。 * 花之歌 课文主题:以花的口吻叙述,赞美了花的美好品质,表达了对光明和理想的追求。 重点字词: 生字:蕾、蕊、襟、硕、馥、郁 词语:苍穹、摇曳、馥郁、琼浆、赠予、凝视、领悟 修辞手法: 拟人:全文以花的口吻叙述,赋予花以人的情感和行为。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句式,增强语言气势。 写作手法:象征手法的运用,花象征着追求光明、无私奉献的精神。 作者简介:纪伯伦,黎巴嫩诗人、作家,其作品风格清新优美,富有哲理。 习作:变形记 写作要求:发挥想象,将自己变成另一种事物,描述变形后的经历和感受。 写作技巧: 视角转换:从所变事物的角度观察世界。 细节描写:细致描写变形后的外形、生活环境和感受。 合理想象:想象要符合事物的特性。 结构指导: 开头:交代变形的原因和变成的事物。 中间:描述变形后的经历和见闻。 结尾:表达变形后的感悟或收获。 素材积累:提供不同事物的观察范例,如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 第二单元 七律 长征 课文主题:赞美了红军长征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文学常识: 体裁:七言律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作者:毛泽东,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重点字词解析: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磅礴: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