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27998

8.《茶馆(节选)》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9次 大小:4733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二,统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茶馆(节选)》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茶馆》中人物语言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利发的语言兼具圆滑与真诚,如“您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既显世故又含恳切 B.常四爷的语言刚直豪迈,充满爱国情怀,“我看哪,大清国要完”直接表达对时局的判断 C.刘麻子的语言油滑谄媚,带有投机者的狡黠,“这年月,谁不想弄俩钱儿呢”暴露其逐利本性 D.唐铁嘴的语言荒诞夸张,充满江湖气,“我已经不吃大烟了,我改抽‘白面’啦”体现其堕落 2.下列对《茶馆》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王利发不断擦拭桌子的动作,既表现了他对茶馆卫生的重视,也暗含其维持生意的焦虑 B.常四爷赠送松二爷银子的举动,凸显了他重情重义的性格,与当时冷漠的社会氛围形成对比 C.刘麻子揣着怀表四处炫耀的细节,暗示了他投机成功后的得意,也反映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D.唐铁嘴手捧算命幡的形象,仅表明他以算命为业的身份,无其他深层象征意义 3.下列对《茶馆》主题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通过茶馆的兴衰,展现了清末民初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表达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B.以茶馆为社会缩影,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C.围绕茶馆中的人物命运,展现了时代变迁中人性的复杂,表达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D.以茶馆的日常经营为线索,反映了清末民初商业的发展状况,探讨商业生存之道 4.下列关于《茶馆》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人像展览式”结构,通过众多人物的登场与互动,展现广阔的社会画面 B.善用对比手法,如王利发的前后变化、不同人物的性格对比等,增强戏剧冲突 C.语言通俗易懂又富含深意,既符合人物身份,又能体现时代特征和作者情感 D.以激烈的外部冲突推动情节发展,人物之间的矛盾多以直接的肢体冲突呈现 5.下列对《茶馆》中人物命运与时代关系的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A.王利发的悲剧完全是个人性格造成的,他的圆滑无法适应任何时代的需求 B.常四爷的坎坷命运源于他的爱国情怀,在乱世中爱国必然会遭受迫害 C.松二爷的破产反映了清末民初旗人特权的丧失,是时代变革的必然结果 D.刘麻子的暴富说明在旧中国,只要善于投机就能获得成功,与时代无关 6.下列对《茶馆》节选部分情节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王利发打理茶馆的场景切入,交代茶馆的环境和人物活动背景 B.常四爷因议论时政被宋恩子、吴祥子逮捕,成为节选部分的核心冲突 C.刘麻子推销小斗子,展现了当时人口买卖的丑恶现象,丰富了情节内容 D.结尾以众茶客的议论收束,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与未来的不确定性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老舍创作《茶馆》的契机源于对旧中国社会的深刻洞察与强烈的批判意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人们对历史的反思逐渐深入,老舍先生希望通过一部作品展现旧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让后人铭记那段屈辱与苦难的岁月。他曾说:“我想写一个茶馆,它就像一个小社会,各种人都在里面活动,通过他们的故事,就能看出整个社会的变迁。” 《茶馆》的创作始于1956年,老舍先生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三幕剧”的结构形式,以裕泰茶馆的兴衰为线索,串联起清末、民初、抗战胜利后三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在创作过程中,他深入搜集历史资料,走访了许多经历过旧时代的老人,力求让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真实可信。对于人物的塑造,老舍先生秉持“脸谱化与个性化结合”的原则,既让人物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又赋予他们独特的性格魅力。例如王利发,他既是茶馆老板,有着商人的圆滑世故,又不失内心的善良与坚守,这种复杂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清末的社会背景为《茶馆》第一幕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