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30141

1.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共46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1320719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中职,模块,基础,2023,高教,语文
  • cover
(课件网) 中 国 人 民 站 起 来 了 中 国 人 民 站 起 来 了 昔日苦难今朝尽,未来希望此际生 情景导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历史纪录片。 素养目标 语言理解与运用 感悟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的内涵与情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 了解开幕词的相关知识,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 审美发现与鉴赏 理清层次结构,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文化传承与参与 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提升民族自豪感。 任务一 初读课文, 划分文章层次 初读课文, 划分文章层次 1.明确字音。 召开 zhào 勉强 qiǎng 妥协 tuǒ xié 复辟 bì 警惕 tì 侮辱 wǔ rǔ 2.解释词语。 不屈不挠 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永垂不朽 是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繁荣昌盛 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3.词语辨析。 相同点:二者均有“困苦”之意。 不同点: “艰苦”指环境或条件状况不好。 “坚苦”一般指一个人在非常困难的环境或条件下,坚守岗位或坚持学习的坚强意志。 【运用】 ①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复杂的地质条件,她率领科技人员克服了病痛的折磨,在_____的工作环境中,为油气田的开发做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贡献。 ②小说的主人公面对恶势力,_____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艰苦·坚苦 艰苦 坚苦 3.词语辨析。 相同点:都是动词,都有“过”的意思。 不同点: “渡过”既可表示由河的此岸到彼岸去,由这一端到达那一端,也可表示从水中穿过。另外,表示经历重大灾难或困难时,也可用“渡过”。 “度过”表示由这个时间点到那个时间点,强调时间上的过去,如“欢度春节”“虚度光阴”等。 【运用】 ①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_____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_____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渡过·度过 渡过 度过 4.文学知识。 开幕词 概念 特点 作用 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为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 宣告性和引导性。 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5.快速阅读课文,梳理线索,划分层次结构。 逻辑线索 第一部分(第1-2段) 第二部分(第3-4段) 第三部分(第5—8段) 第四部分(第9-1l段) 第五部分(第12-16段) 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宣布大会开幕,介绍参加会议的代表。 回顾过去,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立足现在,指出本次会议的性质、任务和伟大意义,以及革命面临的形势和应该坚持的根本方针、路线。 展望未来,分别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设任务,描绘光明前景。 表明必胜的信心、悼念之情、恭贺之意。 任务二 解读内涵, 探究结构特点 解读内涵, 探究结构特点 研读内容 1.试分析全文的写作思路。 首先,介绍会议参与者,说明本次会议参与者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然后,回顾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表明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 接着,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事实,阐述其伟大意义,指出革命还将继续下去,革命胜利的基础就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 然后,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提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三大任务; 最后,以悼念和庆贺结束。 研读内容 2.文章第4段提到的“那次会议”比第3段提到的事件在时间上要早,两段是否应该互换一下位置?谈谈你的想法。 不应该。 ①从这两段的内在逻辑关系看,第3段主要阐述会议得以召开的基础,第4段主要阐述会议名称的由来。先从近处出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