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32406

3.2.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4564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3.2.1,高一,必修,人教,数学,学期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①精准理解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能结合函数图像准确判断单调区间,明晰“单调区间”与“定义域”的从属关系;②熟练掌握用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五步流程”,能灵活运用作差变形技巧解决证明问题;③深刻理解函数最大(小)值的定义,掌握“图像法”“定义法”两种求最值的核心方法,能解决简单区间上的函数最值问题。 2.通过“生活实例—图像直观—抽象定义—符号证明—应用迁移”的梯度认知过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能力;借助例题变式与小组探究,提升学生逻辑推理、归纳概括及分类讨论的能力。 3.感受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严谨思维魅力,体会函数性质在描述变化规律中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热情,培养严谨求实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函数单调性定义的理解与单调区间的判断,尤其是含绝对值、分段函数等复杂函数的单调区间分析。 (2)用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规范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判断符号、下结论,核心是作差后的变形方向与技巧。 (3)函数最大(小)值的定义应用,能结合图像或定义求二次函数、一次函数等常见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最值。 2.教学难点 (1)对单调性定义中“任意两个自变量x ,x ”的理解,突破“用特殊值代替任意值”的思维误区。 (2)作差变形的技巧性突破,尤其是分式函数、二次函数等类型的作差后因式分解、配方或通分方法。 (2)含参数函数的单调性判断与最值求解,需精准把握参数对函数图像的影响,合理分类讨论。 (3)区间端点对最值的影响,明确“闭区间”与“开区间”在最值问题上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与工具 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结合启发引导、小组合作探究与讲练结合模式。通过生活情境引发思考,用图像直观辅助抽象,以例题示范规范步骤,靠变式练习深化理解,实现“感知—概括—应用—提升”的教学闭环。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函数图像变化、呈现例题与练习)、几何画板(直观演示单调性与参数的关系)、板书(突出核心定义、证明步骤与思想方法)。 四、教学环节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共鸣 1.展示生活素材:①某快递公司1-12月快递量变化折线图;②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2.递进式提问:①从图像中,你能说出快递量(速度)在哪些月份(时间段)呈“上升”趋势,哪些呈“下降”趋势吗?②“上升”意味着当自变量(时间)增大时,函数值(快递量、速度)如何变化?③这种“上升”“下降”是函数的一种重要性质,如何用数学语言精准描述,而不是仅靠“看图像”? 3.引出课题:通过学生对生活实例的直观感知,自然引出“函数的单调性”,进而延伸到“单调性与最大(小)值”,激发学生对抽象概念的探究欲望。 (二)新知探究,构建体系 1.函数单调性:从直观到抽象 (1)直观感知:展示三个典型函数图像———f(x)=2x+1(全定义域递增);②f(x)=x (在(-∞,0]递减,在[0,+∞)递增);③f(x)=-1/x(在(-∞,0)和(0,+∞)分别递增,但不能说在定义域内递增)。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用“当x增大时,f(x)的变化趋势”描述每个函数的图像特征。 (2)抽象定义: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数值比较”过渡到“任意性比较”———若仅取两个特殊值x f(0)=0,取x =0,x =1时f(0)=0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