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35318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1-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9次 大小:764247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史,第一,练习,纲要,中外,必修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石器时代的社会概况 所属 领域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时间 阶段 约170万年—约1万年前 约1万年前—约公元前2100年 劳动 工具 以   方法制作石器 以   方法制作石器 社会 生活 从事   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 大量使用   (彩陶、黑陶),开始从事原始农业(南方稻、北方粟),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文化 遗存 距今约170万年的    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黄河中游地区的    和下游地区的大汶口文化以及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等 [微点拨] 中华早期人类分布具有多元化特征,但区域分布很不平衡,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等江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各地文明相互渗透,逐渐走向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多元一体道路。 2.原始社会的三个阶段 所属时期 阶段特征 原始人群 旧石器时代出现,以元谋人和北京人为代表,过着群居生活,已经会人工取火 母系氏族 社会 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十分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父系氏族 社会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现象出现,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部落出现权贵阶层,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微点拨] 从原始人群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变化,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生产关系变化的表现。 二、从部落到国家 三皇 三皇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 五帝 华夏 始祖 黄帝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 “万邦” 时代 ①禅让制: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  ———。 ②国家初始:五帝后期,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阶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国家的 产生 背景 禹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成为联盟首领 产生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夏朝的 统治 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   、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在地方,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      [微点拨] 界定文明最初的标准主要是文字、青铜器和城市。现在国际上通行的判断标准,关键在于是否已经进入国家社会的形态,是否具有社会分工、阶级分化、中心城市和礼仪制度等。 三、商和西周 1.商朝(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 政治 商朝前期多次迁都,后来定都  ;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实行    制度 文化     是一种成熟文字;青铜文明发达,造型雄奇,纹饰华丽 疆域 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灭亡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灭商 2.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政治 体制 制度     与宗法制 目的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体系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作用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共和 行政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暴政引发“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 商周 经济 农业 土地制度 井田制,实质是奴隶主土地   生产工具 主要使用木、石、骨、蚌,青铜农具极少 手工业 主要部门 青铜铸造业 [微点拨] 以神支配人,以神权强化王权,神权和王权合二为一,是商朝政治制度的典型特点。西周统治者意识到“民”的重要性,提出了“天命无常”“敬天保民”等思想,开始从重神观念转向重人观念,这是人类文明的重大发展。 主题(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 [探究学案] (一)中华文明的特点 材料一 苏秉琦曾提出“满天星斗说”。在距今6 000年左右,从辽西到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