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35360

第一单元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1-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47384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史,学案,纲要,中外,必修,编版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背景 ①汉初:社会残破,经济凋敝。 ②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 ③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   ———政策 措施 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   ,减少财政支出 影响 ①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②由于汉初在地方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尾大不掉,最终引发“七国之乱” [微点拨] 西汉初年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西汉对秦的继承是一种发展性的继承,吸取了秦亡的教训,继承了其优点长处,使汉朝各方面发展更加完善。 二、西汉的强盛 政治 颁布“推恩令” 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设立中朝 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确立    确立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设立   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巡视监察 任用酷吏 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经济 改革币制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盐铁官营 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抑制工商业者 (重农抑商强化) 向商人征收财产税等重税 思想 思想大一统 尊崇儒术,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民族关系 北击匈奴 任用   、霍去病为将,三次北击匈奴 出使西域 汉武帝派遣    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中西交通道路,即“丝绸之路” 西北管辖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    [微点拨]  (1)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棘手问题,如王国、相权过大,思想混乱,匈奴侵扰和财政问题等。 (2)原先教材用“独尊儒术”,统编教材改为“尊崇儒术”,这一变动汲取了最新史学研究成果,也更贴近历史事实。 三、东汉的兴衰 东汉建立 ①西汉后期,政治黑暗,农民破产。 ②公元9年,外戚   夺取皇位,改国号为   。 ③绿林、赤眉起义,推翻王莽政权。 ④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   ,即汉光武帝 光武中兴 ①加强皇权,强化尚书台。 ②严控外戚,整顿   ,惩处贪污。 ③裁并郡县,节省开支。 ④清查垦田、户口,释放奴婢。 ⑤重视儒学 东汉衰落 ①外戚、宦官专权。 ②“党锢之祸”: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抨击时政,称为“  ———,被宦官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 ③黄巾起义:184年,张角创立“太平道”,发动起义。东汉名存实亡 [微点拨] 东汉的兴衰中,“兴”主要是指光武中兴,由于汉光武帝调整了统治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衰”主要是指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专政,政治腐败,最终导致国家分裂,走向灭亡。 四、两汉的文化 史学成就 《史记》:西汉    撰写,首创     体裁,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 《汉书》:东汉班固撰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文学成就 汉赋: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乐府诗:乐府采集   修改而成的诗称为乐府诗,很多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五言诗:东汉民间流行,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 数学 《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医学 《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奠定了     的基础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      造纸术 105年,东汉   改进造纸术,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微点拨] 作为华夏民族“核心文化”的两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这是一个融合了多类型文化精髓的“大一统”文化系统。 主题(一) 汉武帝“大一统” [探究学案] (一)汉武帝“大一统”的背景 材料一 从汉高祖刘邦到景帝刘启(公元前202—前141年)的时代是初期。汉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