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去极端化教育 家I庭I教I育I之I伤 焦I虑I极I端I化I教I育 主讲人:XXX 日期:2025 只有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建立起良性互动关系,共筑为一个有机整体,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原本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口号,放到今天应该把“输”改成“伤”,即“不要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 择名校、考试排名等带来的片面输赢观,让孩子的世界成了人字加个口,变为“囚” 有的家长在“一切为孩子好”的名义下,自觉或不自觉地控制并钳制孩子,让孩子从幼儿起就被父母规划了人生 “教育焦虑”成为“社会焦虑”的背后,反映出社会竞争形成的压力无可避免地流向教育,直接或间接地传导给家长和孩子 目录 一个“输”字,让家庭教育脱离原有轨道 焦虑,让家有学生的父母深陷极端泥潭 “一切以孩子之名”,却鲜有倾听孩子心声 家校社良性互动才能破解家长教育焦虑 一个“输”字,让家庭教育脱离原有轨道 家庭教育之伤:焦虑极端化教育 01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个在上世纪响彻大江南北的口号,成为凝聚起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一道行动令,为我国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0多年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该口号已演化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众多家长为让孩子接受最好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大比拼,成为家长心底里解不开的死结。 一个“输”字,让家庭教育脱离原有轨道 江苏省教育厅原副厅长、省教育学会会长朱卫国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原本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口号,放到今天就是一道伪命题,应该把“输”改成“伤”,即“不要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 透过一个“伤”字,赏识教育专家周弘看到了更多:“这样的伤害,何止是我们的孩子和家长?实则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一个“输”字,让家庭教育脱离原有轨道 周弘说,南京一小学生的母亲因守着孩子做作业竟导致突发脑溢血被送医院抢救;江苏一初中生疫情期间因上网课不认真,父母在检查作业与其争执后,他竟从自家高楼跳下…… “这样的事例越来越多,许是孩子的行为过于极端,许是父母的言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但现实就是现实,没有如果可言。20多年来,我为家长们做过太多的报告,一对一辅导的家长难计其数,归根结底就是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大多丢掉了育儿的初心。什么是家长的初心?就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的初心。试想哪个家长会因为孩子学说话晚打孩子?会因为孩子走路晚打孩子?”周弘说。 一个“输”字,让家庭教育脱离原有轨道 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学副教授黄爱国认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表象上看是家长进取心的表现,本质则是社会存在阶层差异引发的焦虑。一些家长让孩子实现自己没有能力实现的期望值。他说,择名校、考试排名等所带来的片面输赢观,让孩子的世界成了人字加个口,变为“囚”。 一个“输”字,让家庭教育脱离原有轨道 焦虑,让家有学生的父母深陷极端泥潭 02 家庭教育之伤:焦虑极端化教育 焦虑,让家有学生的父母深陷极端泥潭 《得到》平台负责人罗振宇在2019~2020跨年演讲时公布了一项调查数据,整个2019年在微信公众号中,标题同时具有“教育”和“焦虑”两个关键词的文章达3470篇,阅读量超过10万,平均每天近10篇;“家长”“父母”和“焦虑”连在一起的10万+文章,达6751篇,平均每天18篇。 在南京鼓楼区一家教舞蹈的培训机构里,记者遇到正在学芭蕾舞的陈艺小朋友,小女孩长得很漂亮、一颦一笑都很有范,小嘴特能说:“我特别喜欢跳舞,每次老师都给我两颗星,小朋友里我跳得最好,得到的星也最多了。” 今年9月上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