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学案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预习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原理,明确“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的计算步骤,能清晰说明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准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同时了解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笔算方法,会用简便写法进行计算。 能结合生活实际情境(如路程问题、购物问题等),初步理解“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等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自主预习、尝试计算和观察对比,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总结能力,初步养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学习习惯。 二、预习重难点 (一)预习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包括不进位、进位情况),能规范书写笔算过程,准确计算结果。 理解“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和“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的积的定位原理(前者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后者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认识“速度、时间、路程”和“单价、数量、总价”这两组常见数量关系,能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二)预习难点 理解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时,积的末位为什么要和十位对齐(如计算123×45时,“4”在十位表示4个十,4个十乘123得492个十,即4920,所以末位要和十位对齐)。 笔算过程中涉及连续进位的计算(如258×36,计算36个位上的6乘258得1548,再用36十位上的3乘258时,3×8=24写4进2,3×5=15加2得17写7进1,3×2=6加1得7,最终得7740,再将1548与7740相加),避免漏加进位或进位错误。 灵活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笔算方法(如计算360×25时,可先算36×25=900,再在900末尾添1个0得9000),同时区分“因数末尾有0”和“因数中间有0”的不同计算要点(如105×28,中间的0不能漏乘)。 三、预习任务 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如12×34),在练习本上写出计算过程,思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步骤,为迁移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奠定基础。 阅读数学书第四单元第47-55页内容,圈出书中关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语句,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计算步骤。 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书中第47页“做一做”的3道笔算题(不看答案),完成后标记出自己不确定或计算出错的题目。 观察数学书第48页例2(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对比“普通写法”和“简便写法”的区别,在练习本上用两种写法计算1道同类题目(如240×30),总结简便写法的优势。 阅读数学书第49页关于“速度、时间、路程”的内容,记录“速度”的表示方法(如千米/时、米/分),并尝试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速度(如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可写作60千米/时)。 完成本学案中的“概念填空”和“预习检测题”,必做题全部完成,选做题根据自身情况尝试完成,最后对照答案批改,分析错误原因。 四、预习内容(结合教科书同步梳理) (一)回顾旧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铺垫) 我们之前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比如计算14×23,步骤如下: 先用第二个因数(23)个位上的3去乘第一个因数(14):3×14=42,积的末位和23的个位(3)对齐; 再用第二个因数(23)十位上的2去乘第一个因数(14):2×14=28,这里的“28”表示28个十,所以积的末位要和23的十位(2)对齐,即写成280;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42+280=322,所以14×23=322。 思考:如果把“14”换成“114”(三位数),变成114×23,计算方法会有变化吗?这就是我们要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新知学习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进位) 不进位示例(教科书第47页例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