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39261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1-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20224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7课,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世界格局
  • cover
教学设计 教材课程 中外历史纲要(下) 课程类别:(必修) 课题名称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授课课型 新授课( √ ) 复习课( ) 习题课( ) 试卷讲评课( ) 课标陈述 了解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人口、物种和商品等全球性流动,理解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教材分析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的第二课,属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学生有一定的初中基础,但初中涉及到的内容有限,高中内容逻辑性更强,增加了一些学术界的成就,观点和角度都更加新颖。本课分三个子目,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早期殖民扩张。三个子目既相互独立,又有联系,均为全球联系建立的表现。此外,新航路开辟还导致世界文明格局发生演变并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走向整体,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思维较为活跃,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现实型”转变。在认知能力方面,通过初中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5、16课的学习,学生已具备对新航路诸多影响的基本认识,但抽象性知识,学生知之不多;在理解能力方面,具备一定的归纳总结和历史分析能力,并未形成唯物史观、全球史观的系统知识。在教学中,通过设计帮助学生突破。 学习目标 通过预习第一子目内容并结合史料,说出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流概况并分析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根据第二子目内容,画出全球贸易的路线图,通过对比新旧航路认识新航路的特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通过图片和文字史料,分析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明晰中国面对世界局势应当那该如何做。(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评价任务 是否达成教学目标;是否突破重难点;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用及时评价给予学生情绪价值。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时长 新课导入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互动质疑 课前:下发并要求学生完成本课导学案。课中:【导课】情境导入法。通过13世纪欧洲画家的大象绘画和真实大象的对比图,引发学生兴趣,探求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学情调查】请同学们拿出导学案,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合作交流】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流自主学习:请根据教材内容说出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流的概况。探究一:根据史料和历史纵横,探讨全球物种大交换对人类历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史料1:美洲还为欧洲粮食供给量的增加做出了贡献,以至到18世纪,粮食供给过剩带来了更快速的人口增长。……其中马铃薯和玉米两种作物具有革命性意义……到18世纪头十年中期,欧洲历史上首次达到粮食自给自足的状态。 ———[法]弗朗索瓦·雷纳尔《欧洲史》史料2:伊斯帕尼奥拉岛的印第安人口,从哥伦布于1492年到达时的800万左右减少到1535年的零。梅毒、淋病、肺结核和流行性感冒于1779年随库克船长的到来,接着于1804年又发生了一场斑疹伤寒大流行以及后来的许多“较小的”流行病,把夏威夷的人口从1779年的50万左右减少到1853年的84000人。 ———-[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影响:积极:丰富食物结构、增加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开发、促进文明交流与融合。消极:各种疾病的传播,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起殖民统治。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自主学习: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建立了怎样紧密的贸易联系?请根据教材画出贸易路线图。思考:新航路开辟后的贸易有何特点?海路为主、全球性、欧洲主导商品的交流促进了新的经济格局出现,世界市场的雏形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