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创造美好未来 ———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规划 【单元定位】 聚焦“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以实用性文本(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等)为载体,落实“信息筛选、逻辑分析、实用表达”核心素养,兼顾人文熏陶与能力落地。 【教学目标】 1.学习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事迹,准确把握新闻信息。 2.学习以典型事件和细节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 3.体会古今劳动之美,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 4.认识坚守与践行工匠精神在当代的意义与价值,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德。 【教学重点】 学习以典型事件和细节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 认识坚守与践行工匠精神在当代的意义与价值,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德。 【教学方法】 点拨法、归纳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课时】 课时分配(共10课时) 1.文本精读(4课时):《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等逐篇精读,聚焦“人物精神+文本技巧”。 2.群文探究(2课时):对比分析单元文本,归纳实用文本共性特征与表达差异。 3.方法迁移(2课时):拓展课外同类文本,练习信息筛选、观点提炼。 4.写作实践(1课时):完成短篇实用文写作(如校园新闻、身边榜样通讯)。 5.单元总结(1课时):梳理知识体系,互评互改写作成果。 【教学过程】 镜头一:感动中国———光荣的劳动,杰出的贡献 人物:袁隆平、张秉贵、钟扬 脚本1:用一句话概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他们的先进事迹,并介绍一下他们的工作以及获得的荣誉称号。 人物 领域 事迹概括 荣誉勋章 袁隆平 农业 培育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粮食自给自足难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杂交水稻之父 张秉贵 服务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务几代顾客。 全国劳动模范 钟扬 植物 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探索自己的边界。 201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脚本2:梳理典型事件,探究展现的人物精神,以及作者所表达的立场。 袁 隆 平 具体事件 人物精神 作者立场 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但试种失败 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失败 赞扬了袁隆平的实践精神 袁隆平寻找并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 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 赞扬了袁隆平的创新精神 袁隆平用事实反驳对杂交稻的贬斥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平和大度 赞扬袁隆平实事求是、捍卫真理的态度 袁隆平规划并选育超级杂交稻 勇于担当,不断进取 高度评价了袁隆平的贡献 画外音:结合所选的文章,说说选取人物的理由。 明确: 所报道的三位人物都是杰出的劳动者。他们秉承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辛勤劳动与创造。选文的几位主人公同样也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镜头二:从古至今———责任与奉献,辛勤与创造 脚本3:通过解说文题、对比他们身上的精神品质,总结从古至今劳动者的共有的优秀品质。 劳动者 文题解说 精神品质 优秀品质 袁隆平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的正标题引用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到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副标题交代了文章报道的主人公是袁隆平,同时也告诉读者他所获得的荣誉。 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创新 热爱劳动 勇于实践 乐于奉献 张秉贵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原载1977年12月24日《北京日报》,报道的人物是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标题主题明确,赞颂了主人公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热情服务的精神。 爱岗敬业、为人民服务 钟扬 《“探界者”钟扬》“探界”就是探索边界。本文的“探界者”钟扬,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