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结合所学,梳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民族危局所做的努力? (1)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 (2)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3)资产阶级: 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结果如何?使我国摆脱民族危机了吗? 否! 究竟谁可以领导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阴影? 第20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程标准: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革命 新开端 新思想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背景 国内: 政治: 经济: 阶级: 思想: 国际: 导火索: 民资进一步发展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 工人阶级力量壮大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五四运动爆发 (根本原因) 1919.5.4 1919.6.5 北京学生齐聚天安门,举行游行示威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 1919.6.28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过程 1919.5.4 1919.6.5 北京学生齐聚天安门,举行游行示威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 上海出现大规模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 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919.6.28 释放被捕学生,惩治亲日卖国贼 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过程 习近平201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性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意义: 1.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2.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3.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4.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5.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意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 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革命 新政党 新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投身到工人群众中去做宣传组织工作,以他们为桥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而共产国际的帮助,加快了这一进程。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919—1949)》 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有哪些?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诞生条件 1920年,全国工人发展到194.60万人,其中上海有近51.38万人,占全国工人总数四分之一。 ———《上海劳工状况》 1919年,《新青年》马克思主义专号 1920年,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 维京斯基、马林 思想上 马克思主义不断传播 阶级上 工人阶级的持续发展 组织上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