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439720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4634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4课
,
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练习
,
答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题目中“左迁”一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升职B.平级调动C.降职D.辞官归隐 2.下列对诗歌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取“杨花”“子规”两种意象,点明暮春时节的背景 B.“杨花”漂泊无定的特点,暗合友人被贬的漂泊境遇 C.“子规”啼声哀婉,营造出欢快愉悦的情感氛围 D.景物描写为下文抒发情感做了铺垫 3.对“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诗人亲眼目睹王昌龄途经五溪前往贬所 B.“闻道”体现诗人得知友人贬谪消息后的意外与关切 C.“五溪”是繁华之地,暗示王昌龄贬谪后的生活无忧 D.此句仅交代友人的行踪,未融入诗人情感 4.下列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赋予其传递情感的能力 B.“愁心”直接点明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与担忧 C.“随君直到”体现诗人希望陪伴友人的真挚情谊 D.此句仅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未体现对友人遭遇的同情 5.下列关于诗歌情感基调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欢快愉悦B.悲愤激昂C.哀怨关切D.冷漠淡然 6.下列对诗歌体裁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五言律诗B.七言绝句C.五言古诗D.七言律诗 7.下列对诗歌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以景起兴,借暮春景物抒发情感 B.全诗以“愁”为线索,贯穿始终 C.末句运用夸张手法,突出思念之深 D.意象选取典型,情景交融 8.下列诗句与本诗情感内涵最相近的一项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下列对诗歌整体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明确交代了写作缘由:听闻王昌龄被贬龙标,作诗寄赠 B.诗歌前两句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结构清晰 C.诗人通过明月传递情感,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D.诗歌仅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未涉及对现实的不满 10.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赏析与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以乐景衬哀情,用盛开的杨花与悦耳的子规啼声烘托伤感氛围 B.“闻道龙标过五溪”中“五溪”是繁华之地,暗示王昌龄贬谪后能享受安逸生活,体现诗人欣慰之情 C.“我寄愁心与明月”运用拟人手法,将明月人格化,赋予其传递情感的能力,展现对友人的深切牵挂 D.全诗情感基调悲愤激昂,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强烈不满与反抗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借诗寄情的典范之作。要真正读懂这首诗,不仅需要品味其文字之美,更需要走进诗歌背后的时代与人物命运。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王昌龄的人生遭遇紧密相关。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诗人,其诗以边塞诗和宫怨诗著称,风格雄浑豪迈,有“七绝圣手”之称。他性格耿直,不擅官场钻营,这为他的仕途埋下了隐患。唐玄宗天宝年间,朝政逐渐混乱,李林甫、杨国忠等权臣把持朝政,正直的官员往往遭遇排挤。王昌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因“不护细行”的罪名被贬为龙标县尉。“龙标”古属夜郎国,在今湖南怀化一带,当时是偏远之地;“左迁”即降职,这一任命对满怀壮志的王昌龄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李白与王昌龄的交往,是盛唐文人情谊的一段佳话。两人相识于开元末年,虽年龄有差(李白比王昌龄小约十岁),但因诗歌才情相投,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曾一同漫游,饮酒赋诗,畅谈人生理想。当李白在扬州听闻王昌龄被贬龙标的消息时,内心极为愤慨与担忧。此时的李白,虽曾供奉翰林,却因得罪权贵而被“赐金放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七上语文情境课堂】13 “纪念白求恩”主题展览活动—《纪念白求恩》情境教学课件(2025-11-15)
8《〈世说新语〉二则》课件(2025-11-15)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2025-11-17)
第16课《白杨礼赞》课件(2025-11-15)
第16课《白杨礼赞》课件(2025-11-15)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