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441049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共2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29209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张
学年
,
上册
,
必修
,
选择性
,
语文
,
高中
(
课件网
) 豪放不羁的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踌躇满志的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旷达自信的苏轼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豁达乐观的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你心中苏轼是一种怎样的形象? 课堂导入 苏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生死两隔诉衷情, 虚实相生传佳作。 1.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2.理清诗词的线索脉络,鉴赏诗词的表达艺术; 3.体会作者悼念亡妻的深切情感。 4.深入理解苏轼的文化价值,特别是其诗词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 其文风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风格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 探究新知 知人论事 创作背景 1055年,16岁的王弗嫁给了19岁的苏轼,二人婚后,王弗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时(1065年)就去世了。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这时他已经快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沉浮,妻子亡故已十年。这年正月二十日夜,苏轼梦见亡妻王氏,便写下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的悼亡词。 (响彻云天,下达黄泉) 探究新知 知人论事 文体补充 悼亡诗,古代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安的《悼亡诗》三首“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现在广义的悼亡诗也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 悼亡诗代表诗人有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纳兰性德“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等。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探究新知 文体知识 解 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词牌名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此时苏轼任密州知州,年近四十。 点明写作时间 梦见爱妻王氏,写下悼亡词。 交代写作缘由。 mǎo 探究新知 知人论事 初读探究 本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以“梦”为线索, 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梦的三个阶段:梦前———梦中———梦醒 记 梦 梦前思量(怀念)———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梦中相逢———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梦醒悲凉———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探究新知 初读课文 鉴赏上片 “茫茫”二字为全诗奠定了凄婉哀伤的基调。 “两茫茫”,既指词人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妻子的感受。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更能表现出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 “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两茫茫”有什么作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探究新知 文本研读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双方茫然不相知。不想让自己去思念,可终究难忘怀。 鉴赏上片 “自难忘”与“不思量”?矛盾吗?诗人为什么会这样? 不矛盾 ①思念深沉。“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而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 ②不敢思念。“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 探究新知 文本研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双方茫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议论文写作指导之如何论证 教学设计(2025-11-20)
高一统编版语文 8.3《琵琶行并序》 课件+导学案+限时练(2025-11-19)
2025高考高三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2025-11-20)
高一统编版语文第一单元 导学案(含答案)(2025-11-20)
2025高考高三语文病句主观题专题 复习讲义(2025-11-20)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