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1《短歌行》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短歌行》体裁与创作背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属于汉乐府民歌,是曹操随口吟唱的闲适之作 B.是古体诗,创作于曹操北征乌桓、渴求人才的关键时期 C.属于七言律诗,体现了魏晋诗歌的格律化倾向 D.是抒情小令,借诗歌抒发归隐田园的淡泊心境 2.下列对《短歌行》中“忧”的内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忧,是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忧,是对贤才难觅的怅惘 C.“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忧,是对战争失利的焦虑 D.全诗的“忧”最终升华为建功立业的壮志与豪情 3.下列对“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句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曹操与周公的治国理念差异 B.借用典故,表达曹操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雄心 C.直抒胸臆,体现曹操急于取代周天子的政治野心 D.运用夸张,夸大周公礼贤下士的行为以自夸 4.下列对《短歌行》艺术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多处引用《诗经》名句,增强诗歌的文化底蕴与感染力 B.以“酒”“月”“乌鹊”等意象营造苍凉壮阔的意境 C.全诗以“忧”为线索,情感层层递进,脉络清晰 D.语言华丽晦涩,多用生僻典故,体现文人诗的雕琢之风 5.下列对《短歌行》情感基调的判断,合理的一项是() A.悲戚哀怨,充满对人生苦难的绝望 B.豪迈深沉,兼具壮志豪情与人文关怀 C.恬淡闲适,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D.愤懑激昂,抒发对乱世的强烈不满 6.下列对《短歌行》主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感叹人生短暂,劝诫人们及时行乐 B.批判社会动荡,控诉战争带来的苦难 C.抒发渴求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与情怀 D.赞美周公的贤德,表达对仁政的向往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①。 青青子衿②,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③?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④。契阔谈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①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②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代指有学识的人。③掇:拾取,摘取,这里指得到贤才。④存:问候,探望。 7.下列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借酒消愁,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消极哀叹 B.以“朝露”为喻,形象写出人生的短暂与珍贵 C.开篇营造颓废氛围,与后文的壮志豪情矛盾 D.强调人生苦短,劝诫人们要及时行乐、放纵自我 8.下列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乌鹊南飞的景象,暗喻乱世中贤才的漂泊无依 B.问句“何枝可依”,既写乌鹊,也写贤才的迷茫 C.仅为自然景物描写,与招揽贤才的主题无关 D.营造苍凉意境,为后文抒发求贤之心做铺垫 9.下列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夸张手法,夸大山海的容量以显示曹操的自负 B.以山海为喻,表达曹操广纳贤才、永不满足的胸怀 C.暗示曹操渴望征服高山大海,拓展疆土的野心 D.语言直白,缺乏文采,体现了曹操诗歌的粗犷之风 10.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短歌行》中“引用”手法的作用。 11.全诗以“忧”开篇,又以壮志结尾,如何理解这种情感的转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短歌行》是曹操诗歌的代表作,更是魏晋风骨的开篇之作。与东汉末年萎靡的诗风不同,曹操的诗歌以“慷慨悲凉”著称,《短歌行》便是这种风格的集中体现———既有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感慨,更有对统一天下的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