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42829

12《拿来主义》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459805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主 鲁迅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拿 来 义 核心素养 学习比喻论证和边破边立的论证方式,领会比喻论证的运用之妙,掌握先驳后立的论述思路。 思维发展与提升: 梳理内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文意。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读懂作者在对待文化遗产与外国文化的态度,思考“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 揣摩品味文中重点语句,体会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 作者简介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了解杂文 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杂文 当这些词出现在你眼前时,你会想到什么? 韩剧热 引进国外的综艺节目 洋节日盛行而传统节日被逐渐遗忘 日本动漫风靡 重庆丰都一寺庙内供奉日本邪神 毒教材事件 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九一八”事变以后,国民党统治集团依附于美、英等帝国主义,为了讨好他们,从政治、经济到文化都奉行“送去主义”。美、英等帝国主义操纵着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控制着中国的政治军事力量,不断对中国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倾向。对此,鲁迅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一篇是《拿来主义》。 第一部分(1-2) 揭露“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提出“拿来主义” 揭示“送来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谴责国民党政府媚外求荣的卖国行为。 阐明了“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了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态度并指出了应有的正确态度。 第二部分(3-6) 第三部分(7-9) 第四部分(10) 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创造民族 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合作探究一: 文章脉络梳理(先破后立) 破 立 文章的标题是“拿来主义”,除了“拿来主义”,文中还提到了哪些“主义”?鲁迅先生对它们的态度如何?请同学们速读文本,思考问题,完成下面的表格。 合作探究二: 文本细读(寻找主义) 做法 实质、后果 作者态度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送古董活人,自诩丰富大度。 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国货” 自我封闭 割地赔款 媚外求荣 贻误子孙 经济侵略 文化侵略 否定 落后误国 否定 亡国灭种 否定 贻害无穷 要自己来拿 合作探究二: 文本细读(寻找主义) “先破后立”是立论的一种方式。“破”指瞄准与自己论点相关的错误的、片面的、不正当的观点进行批判,“立”则在“破”的基础上论述自己的论点、看法。 一般的议论文,多在开头直接亮明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以此直接“立论”。而“先破后立”在开篇并不急于“立论”,而是针对错误的、片面的、反动的观点进行驳斥与批判,在此基础上,再申明自己所认为的正确观点。 什么是“先破后立”? 知识链接: (1)在第8段中,“大宅子”指什么?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在第8段中,鲁迅先生如是说:“‘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针对遗留下的不同的文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