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43169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5-11-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91003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PPT,19张,课件,文化,经济,19课
  • cover
(课件网) 一个空前混乱的年代,一个思想大解放的年代,英雄群起逐鹿中原的混乱时代,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一个说真话的时代,一个出大师的时代。 ———陈钦《北洋大时代》 北洋时代 混乱中蕴含变化 变化中孕育新生 乱局·变局·新局 ———报刊里的北洋时代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六单元 第19课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壹 专制与共和的争锋 任务1:结合材料及课本,梳理民初专制与共和争锋的基本史实 第一次争锋:复辟帝制与革命战争 1912年3月10日 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 1913年3月20日 宋教仁案 1913年11月 袁世凯解散国民党 1914年5月 《中华民国约法》 1913年7月-9月 二次革命 1914年12月 《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1915年5月 《中日民四条约》 1915年12月 袁世凯称帝,年号“洪宪” 1915年12月—1916年7月 护国战争 1916年3月 袁世凯取消帝制 性质:孙中山领导的南方革命力量为捍卫辛亥革命成果讨伐袁世凯的革命斗争。 结果:革命派败,北洋军胜。 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性质: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独立领导的一次革命运动,粉碎了袁氏复辟帝制的阴谋。 结果:复辟失败,再造共和。 任务1:结合材料及课本,梳理民初专制与共和争锋的基本史实 第一次争锋:复辟帝制与革命战争 思考1:结合材料,分析归纳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 材料三:传谕在京之各陆军军官等,均须将本人颜面拍照小影呈交部中,以备查核真伪。预防其中有暗怀反对政府思想而脱走者。 ———《陆军部取缔军官》,载《申报》,1916年2月14日。 材料一: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正义所至,何坚不破?愿与爱国之豪俊共图之! ———孙中山:《讨袁檄文》,载《生活日报》,1914年6月3日。 材料四:袁总统预定于阳历二月初旬登极今复决定延期。 ———《东方通讯社电》,载《申报》,1916年1月22日。 材料二:民心大为震动深恐将见兵祸连,日来移徙之风复炽。 ———《湖北之恐慌愈甚》,载《申报》,1916年4月22日。 1.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复辟帝制违背历史潮流 2.群众基础比较薄弱,军阀内部矛盾激化 3.国际支持瓦解,革命派的努力 任务1:结合材料及课本,梳理民初专制与共和争锋的基本史实 第二次争锋:军阀混战与护法运动 派系 代表 支持国 占据区域 直系 冯国璋 英、美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闽、鲁、陕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1917年5月 府院之争 1917年7月 张勋复辟 1917年7月 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 背景: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为使权力合法化,重新召开国会。 实质: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从表面上看,“府院之争”是两个国家机构之间为争权而发生的矛盾冲突,是任何一个民主法治国家都不可避免的,不论从国家权力结构的角度或者是从利益集团关系的角度来说,都显得是一种必然的状态,但是发生在刚刚脱离有几千年专制传统的初建共和的民国,则不能不有其特殊原因。 ———肖传林《民初府院之争新论》 一不要约法 二不要国会 三不要旧总统 美日矛盾加剧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直胜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直胜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奉胜 军阀投靠列强称雄割据,为争权夺利混战不断,广大人民挣扎在列强与军阀的共同压迫及黑暗统治之下。 任务1:结合材料及课本,梳理民初专制与共和争锋的基本史实 第二次争锋:军阀混战与护法运动 1917年5月 府院之争 1917年7月 张勋复辟 1917年7月 段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