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七年级上册生物段考复习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二章 1.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2.显微镜操作的六个步骤 取镜、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调整焦距→观察→收放 (1)取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安放:放距台边缘10cm,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三转):①转换器(低倍镜) ②遮光器(大光圈) ③反光镜 光线强时, 平 面镜, 小 光圈; 对光成功:看到均匀白亮的圆形视野。 光线弱时, 凹 面镜, 大 光圈; (3)安放装片:标本正对通光孔 (4)调整焦距(三转):①粗准焦螺旋降镜筒(顺时针)②粗准焦螺旋升镜筒(逆时针)③细准焦螺旋 ( 先低再高, 先粗后细,先大后小、先降后升) (5)观察:双眼都要睁开,左眼看目镜; (6)收放:擦镜纸擦试镜头 。 3.要点:★ (1)镜头:目镜无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比);物镜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正比); (2)光的传导:反光镜→光圈(遮光器调节大小)→通光孔→玻片标本(如装片)→物镜→镜筒→目镜;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乘积) (4)低倍换高倍(一移二转三调):① 移动装片 ,将观察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同向法); ②转动 转换器 ,低倍物镜调换成高倍物镜; ③调 遮光器和反光镜 ;调节视野亮度; ④调 细准焦螺旋 至物像更清晰。 变化:放大倍数变大,细胞体积变大,数量变少,视野变暗。 (5)成像问题:倒立放大物像,上下颠倒 ,左右翻转;试卷翻转过来在草稿纸上把转过来的物象写下来 (6)移片问题: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物像在哪个方向,玻片就往哪个方向移(同向法); (7)污点的判断:排除法,分别移动目镜、玻片标本、物镜,逐一排除; (8)材料处理:必须 薄而透明 ,制作成玻片标本;不透光的材料是看不到细胞结构的(如头发)。 二、细胞的形态 1.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概念:个体微小,由单个细胞构成,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的生物。 (2)单细胞生物类型:草履虫、绿眼虫、螺旋藻、酵母菌、大肠杆菌等。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关系 有利:天然饵料、净化污水、分解动物遗体和植物的枯枝落叶 有害:引发疾病,影响人体健康;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引发赤潮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问题的表述用陈述句(方法:将提出的问题变成简单的肯定句或否定句,或者根据实验设计逆推问题) (3)制定计划:实验设计的原则:三大原则:单一变量、重复、对照原则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对完成的实验进行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 (6)表达与交流:对探究过程和结论进行表达与交流。 2.探究实验六步骤 (1)实验步骤:擦→滴→撕\刮→展\涂→盖→染→吸 擦:用纱布擦盖玻片和载玻片 滴: 清水(植物洋葱表皮细胞)0.9 %的 生理盐水 (动物口腔上皮细胞)目的 :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撕:从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洋葱内表皮(外表皮呈紫色:液泡中的细胞液含有紫色物质) 展:将表皮在清水中展平,防止细胞重叠(涂:均匀涂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让后缓缓放下。目的: 避免产生气泡 染、吸:一侧滴加 碘液 ,(染色:目的是更好的观察细胞结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染色最深的部位是细胞核) 细胞的结构 1 2 3 4 5 细胞核 6 7 线粒体 细胞质 细胞膜 液泡 叶绿体 细胞壁 (2)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线粒体;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液泡;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如根尖细胞、表皮细胞。 (1)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流动,物质交换和物质转运,生命活动的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