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国建筑的特征 1.了解作者和文章的背景知识; 2.梳理文章结构脉络,概括和理解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3.重点把握“文法”“词汇”“可译性”的内涵; 学习目标 梁思成 (1901—1972) 1924年赴美留学,1927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后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 1928年因父亲病重回国。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31—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梁启超之子,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中国建筑的一代宗师 梁思成 (1901—1972) 学术作品:《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营造法式注释》《梁思成文集》。 建筑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与其妻林徽因是前两者的主要设计者)、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北京市计划图。 “近代学者治学之道,首重证据,以实物为理论之后盾,俗谚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我国古代建筑,征之文献,所见颇多, 然吾剂所得,则隐约之印象,及美丽之辞藻,调谐之音节耳。……读者虽读破万卷,于建筑物之真正印象,绝不能有所得。……造形美术之研究,尤重斯旨,故研究古建筑,非作遗物之实地调查测绘不可。” 梁思成《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1932年 1932乐王山考察 1933年在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梁架 环境恶劣 每去一处都是汗流浃背的跋涉,走路工作的时候又总是早八至晚六最热的时间里,这三天来可真是累得不亦乐乎,吃的也不好,天太热也吃不大下,因此种种,我们比上星期的精神差多了……整天被跳蚤咬得慌,坐在三等火车中又不好意思伸手在身上各处乱抓,结果浑身是包!” 条件艰苦 “斜坡殿顶的下面,有如空阁,黑暗无光,只靠经由檐下空隙,攀爬进去。上面积存的尘土有几寸厚,踩上去像棉花一样。我们用手电探视,看见檩条已被蝙蝠盘踞,千百成群地聚挤在上面,无法驱除。照相的时候,蝙蝠见光惊飞,秽气难耐,而木材中又有千千万万的臭虫(大概是吃蝙蝠血的),工作至苦。我们工作了几天,才看见殿内梁底隐约有墨迹。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傅斯年 破坏严重 “观音阁及山门,既为我国现存建筑物中已发现之最古者,且保存较佳,实为无上国宝。如在他国,则政府及社会之珍维保护,唯恐不善。而在中国则无人知其价值。虽蓟人对之有一种宗教的及感情的爱护,然实际上,蓟人既无力,亦无专门智识。数十年来,不唯任风雨之侵蚀,且不能阻止军队之毁坏…… 危险重重 应县木塔有67米多高,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建成于辽代。本来塔刹的顶上有八根铁链拴着屋顶的八个屋角,防止大风把塔刹吹走,由于年久失修,这些铁链都垂了下来。梁思成居然握着冰冷的铁链双足悬空往上爬。学生一看老师都带头爬了,只好硬着头皮也跟着爬上去。他们就这样把塔刹也测量下来。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傅斯年 科技论文是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运用逻辑思维手段分析和阐述,揭示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撰写成的论文。 科技论文 文体知识 中国建筑 的 特征 研究对象 指事物作为标 志的显著特色 研究方向 解题 墁地 轮廓 额枋 斗拱 抱厦 柁墩 帷幕 正脊 门槛 接榫 穹隆 戗兽 纯粹 如翚斯飞 màn kuò fāng gǒng shà tuó wéi jǐ kǎn sǔn qióng qiàng cuì huī lǐn 檩 字音 (一)通读课文,梳理出文章的结构脉络(段落前标上序号)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2)中国建筑体系是一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