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型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齐风鲁韵》第4课时《谁不说俺家乡好》 【教材分析】 《谁不说俺家乡好》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齐风鲁韵》第4课时欣赏课。《放风筝》通常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活动———放风筝紧密相连。这一习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自由与梦想。许多艺术家以此为灵感,创作了不同版本的《放风筝》,既有民歌风格的作品,也有现代创作的艺术歌曲。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欣赏山东各地区不同版本的《放风筝》,体验歌曲的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心,喜欢唱歌、律动和简单的乐器。他们已能分辨基本音高和节奏,模仿能力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趣味活动维持兴趣。此时学生开始形成初步的音乐审美,对欢快、形象的歌曲更感兴趣,比如童谣或动画配乐。他们能参与集体合唱,不过音准和节奏稳定性需加强,部分学生还存在跑调情况。在技能上,多数能掌握简单打击乐器的演奏,对音乐游戏和肢体律动参与度高。教学需多采用情境创设、故事导入等方式,兼顾趣味性与基础技能培养。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引导学生感受《放风筝》悠扬的旋律和歌词所营造的意境,体会歌曲的艺术魅力,提高对民族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艺术表现 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通过演唱表现出放风筝时欢快愉悦的心情;学习运用适当的力度、速度和音色变化来丰富歌曲的表现力。 (三)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进行歌词创编、舞蹈动作设计或为歌曲制作简单的音乐视频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文化理解 使学生了解放风筝这一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认识到《放风筝》不同版本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色,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体会歌曲中蕴含的喜悦之情。 2.准确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3.了解歌曲所反映的放风筝习俗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 (二)教学难点 1.表现出歌曲旋律中模仿风筝飞舞的轻盈感和跳跃感,准确把握旋律的起伏变化。 2.理解不同版本《放风筝》所体现的地域文化差异,并能通过演唱表现出相应的风格特点。 3.在创意实践环节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有特色的作品。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你们喜欢自己的家乡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你的家乡都有哪些特色?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我们的家乡不仅景色宜人,文化底蕴深厚,还有优美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听?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走进家乡的音乐《谁不说俺家乡好》书写板书《谁不说俺家乡好》。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 选择并欣赏以上曲目单中的作品或作品片段,说一说你最喜欢哪首作品?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聆听老师播放的音箱,听遍主奏乐器。(播放音乐《沂河欢歌》)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说一说你对山东民间音乐有什印象?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展示孩子们在春天放风筝的图片,提问学生:“同学们,图片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呀?你们有没有放过风筝呢?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放风筝的感受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展示一些不同形状、不同风格的风筝图片,如传统的蝴蝶风筝、金鱼风筝,还有现代的卡通造型风筝等,让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