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48583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课件(共4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218237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必修,语文,高中,统编,44张
  • cover
(课件网) 中国 乡土 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 《寻根之旅:走进〈乡土中国〉的精神家园》 《乡土中国》 1.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学术背景。 2.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思路及方法,并制订阅读计划。 3.通过对文学作品目录的比对,了解学术概念的不同,进而感受学术著作的内容。 4.通过讨论思考,总结学习《乡土中国》的现代意义。 一、教学目标 (一)【导语设计】 故乡是什么?是根植心底的一份眷恋,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牵挂心头的一腔情怀。故乡的一切在每个人身上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每个人对故乡都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是融化在血脉中的感情。这就是中国人的乡土情结。中国人为什么会有如此浓烈的乡土情结?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二、教学过程 (二)【背景介绍】 1、整本书阅读 何谓“整本书阅读”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整本书阅读” 二、教学过程 明确: (1)定义:整本书阅读是相对于现行语文教科书中单篇课文的阅读而言的,其所提供的阅读材料的长度、宽度与厚度,是单篇文章阅读所无法实现的。多以整本、整部的书作为阅读对象,是一种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开展的一系列阅读教学活动。而且完全以课内阅读的方式进行整本书阅读实施起来存在困难,所以“整本书阅读教学”应该是一种兼顾课内与课外的阅读教学形式。 (二)【背景介绍】 1、整本书阅读 何谓“整本书阅读”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整本书阅读” 二、教学过程 明确: (2)好处: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碎片化阅读往往会割裂结构完整、篇幅体量巨大的文本内容,不利于思维格局的培养。 读整本书更能够锻炼人对阅读内容更强的信息提取和理解把握能力,对于思维广度和深度的培养也更加有益。同时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形成包括 意志力在内的阅读能力。比阅读才华更重要的是阅读意志力,中学阶段要培养学生执着、坚毅的阅读耐力,“一蹴而就”不适用于阅读。在阅读这个问题上,任何人不要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整本书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意志力的重要途径。 (二)【背景介绍】 2、作家简介 费孝通(1910-2005年),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 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莫基人之一。他毕生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1938年完成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费孝通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进行实地调查,提出了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同时,还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 二、教学过程 (二)【背景介绍】 2、作家简介 张冠生曾在他的《费孝通传》中这样评价费孝通:“少年早慧,青年成名,中年成器,盛年成鬼,晚年成仁暮年得道,可谓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学术成就上,他是中国社会学奠基者,他的《江村经济》《乡土中国》被许多西方大学列为社会学必读书籍。社会贡献上,他担任民盟中央主席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二、教学过程 (二)【背景介绍】 2、作家简介 文化贡献上,他倡导的“美美与共”的文化原则与西方的文化冲突论两相对立,为全国文化融合贡献了全新的东方智慧。 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尤兰田这样评价费孝通--真诚坦荡的大家风范:费孝通热爱祖国、追求光明的赤子情怀,矗立起一座高山仰止的丰碑。1938年,他带着强国富民的愿望从英国学成归来,便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1945年11月25日晚上,费孝通在西南联大演讲,面对着国民党特务的破坏、断电、甚至开枪,他站在会场的最高处呼喊:“不但在黑暗中我们呼吁和平,在枪声中我们还要呼吁和平”。1946年1月,他与其他教育工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