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48742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后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11-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1974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课,中华,文明,起源,早期,国家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练习02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 1.历史地图包含着丰富的时空信息。下图所示历史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典型特征是(  ) A.渔猎采集,群居生活 B.阶级分化,战争不断 C.聚族而居,从事农业 D.邦国林立,王位世袭 2.陕西西安姜寨聚落遗址是由五个大家族组成的一个氏族公社,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据此可知该遗址(  ) A.分布于黄河的下游地区 B.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状况 C.尚未产生贫富分化现象 D.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3.文明是最广泛的文化实体,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证明中华文明已产生的最有力证据是 ( ) A.姜寨聚落遗址各墓葬的随葬品差别不大 B.仰韶文化遗址出土彩绘陶器 C.良渚古城遗址主要由宫城、内城、外城组成 D.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4.《韩非子》中记载“尧有天下,饭于土簋,饮于土铏”;《墨子》中记载“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庄子》中记载“禹亲自操橐耜……腓无胈,胫无毛”。这些记载可 以用来论证( ) A.原始社会私有制产生 B.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C.“万邦”时代的生产状况 D.诸子思想的兼容并包 5.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中,有的随葬玉器多达百余件,有的则一无所有。这反映了当时( ) A. 手工业技术高度发达 B. 贫富分化现象出现 C. 早期国家制度形成 D. 男性主导社会生产 6.龙山文化以 "蛋壳黑陶" 为工艺巅峰,陶器胎壁仅 0.5 毫米,采用精湛轮制工艺,同时晚期玉器发达,如山东龙山的玉璋、玉璧。这些器物的主要功能是( ) A. 日常生产工具 B. 财富与权力象征 C. 对外贸易商品 D. 宗教祭祀用品 7.(2025河南郑州期末)“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根据中国历史发展实际,提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出现社会分工、明显阶级分化、都邑性城市、区域性政体或国家。下列考古发现中符合“文明社会”标准的是(  ) A.北京山顶洞遗址发现人工用火遗迹 B.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 C.山西陶寺遗址大小墓随葬品差别大 D.河南仰韶遗址出土几何图案的陶器 8.(2025重庆八校期中)《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但尧舜时期,一人之下,有四岳、十二牧协助尧舜掌控全局的官员,有士、工、秩宗、典乐、纳言等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还作刑法、设军队等。这可以佐证尧舜时期(  ) A.国家的初始形态已经具备 B.各氏族部落之间联系日益紧密 C.王权受原始民主传统制约 D.开始出现贫富差异和阶级分化 9.右图为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的四羊方尊。四羊方尊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巧夺天工。该方尊(  ) A.体现了商朝精湛的青铜工艺 B.反映了西周时期礼制的发展 C.说明铁器开始应用于日常生活 D.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10.中国古代某时期的国家政治空间与地方管理,被划分为王畿、四土及四至,不同的圈层对应具体的空间地域,拥有不同的政治属性与管理方式。材料反映的是(  ) A.内外服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二、非选择题。 11.(2025·江苏淮安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礼运》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礼记·礼运》 材料三 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摘编自李学勤、郭志坤主编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哪一种制度 写出一位由这一制度选举出来的部落联盟首领。 (2)材料二中“天下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