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设计》教学设计 课题 标志设计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下册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以奥运会标志为核心情境导入,通过三个递进式任务展开教学:任务一聚焦标志的特点、作用及构成方式,明确图形、文字、色彩三大构成要素及文字类、图形类、图文结合类三种类型;任务二以北京冬奥会标志为例,剖析设计构思与过程,凸显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设计原则;任务三结合校园运动会设计实践,提炼"明确主题—图形组合—色彩搭配"的设计方法。教材注重案例分析与实践结合,强调文化内涵与视觉符号的转化,贴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美术核心素养发展需求。 新课标要求 1. 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及类型,掌握标志简洁明了、造型美观、易于识别的核心特点。2. 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标志的设计思路,理解设计与文化、主题的关联。3. 初步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够围绕特定主题(如校园运动会)完成简单的标志设计草图,体现创意与主题内涵。4. 培养观察、分析和创意表达能力,增强对视觉文化的理解和审美素养。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 知识与技能:了解标志的定义、构成要素、类型及特点;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独立完成校园运动会标志设计草图。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创作等活动,体验从调研到设计的完整过程,提升观察分析和创意设计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标志的视觉魅力和文化内涵,增强审美情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热情。4. 核心素养:聚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图像识读(识别标志要素与类型)、美术表现(运用设计方法创作标志)、审美判断(评价标志的美观性与适用性)、创意实践(结合主题进行创意设计)、文化理解(理解标志中的文化内涵)。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各类标志(如品牌标志、交通标志、运动会标志等),对标志的视觉形象有初步认知。但他们对标志的设计原理、构成要素及创作方法缺乏系统了解,创意表达时易出现主题不突出、形式单一等问题。此阶段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实践创作和小组合作,对贴近校园生活的主题(如校园运动会)具有较高的参与积极性,适合通过案例剖析、实践体验的方式开展教学。 重点 1. 标志的构成要素(图形、文字、色彩)及三大类型(文字类、图形类、图文结合类)。2. 标志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明确主题寓意、提炼图形元素、图形组合演绎、色彩搭配设计。3. 围绕校园运动会主题进行创意设计,使标志体现主题内涵与校园文化特色。 难点 1. 如何将校园运动会的文化内涵、运动活力等抽象概念转化为简洁、直观的视觉符号。2. 图形元素的提炼与组合,实现创意构思与形式美感的统一。3. 色彩搭配与主题、情感的协调,增强标志的识别性和感染力。 材料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类运动会标志案例、设计步骤解析)、实物投影仪、标志设计优秀作品图集。2. 学生准备:画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或马克笔)、草图本。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 1. 播放奥运会精彩瞬间混剪视频,结尾定格展示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标志性标志。2. 提问引导:"视频中哪些视觉符号让你印象深刻?这些奥运会标志除了好看,还承载着什么意义?"3. 引出课题:"奥运会标志是体育与文化的融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标志设计,并用它为我们学校的运动会打造专属标志。" 1. 观看视频,聚焦奥运会标志。2. 思考教师问题,自由发言:"北京奥运会标志像奔跑的人""冬奥会标志有'冬'字的感觉""标志能代表举办国"等。3. 明确本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