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50602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488891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理解性默写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 , ”。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两句诗是“ , ”。 (3)《春江花月夜》中的“ , ”两句诗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思妇内心的极度痛苦。 (4)《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写离人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春江花月夜》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白居易《琵琶行》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 白日最难以启齿的遗憾 总在深夜以梦境的形式逼我们诚实面对 梦 江 城 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学 习 目 标 壹 通过朗读诗歌,明确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对应活动一) 贰 分析词的内容,鉴赏诗歌中虚实结合、以景结情等艺术手法。 (对应活动二) 叁 感受苏轼对妻子诚笃的感情和身世沧桑之感。(贯穿活动一、二、三) 王弗 聪慧娴静,知书达理 “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谨慎,通晓人情世故 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 1 2 3 生活上的伴侣 文学上的知音 事业上的贤内助 以读悟韵,定苏词基调 活 动 一 诵读指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两茫茫:空寂、凄清之感 思量:轻读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千里:拉长音调 无处:无奈与凄凉之感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难忘:重读 纵使:拉长音调 “尘满面,鬓如霜” :短促,读出悲感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感情基调:与亡妻梦中相见,欢欣同时又夹杂着思念的痛苦的复杂情感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语速减慢,读出词人内心痛苦之情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肠断处:深沉而悲伤 短:缓慢而凝重 诵读指导 以析悟情,展相思之悲 活 动 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mǎo zhēng 你我一生一死,隔绝已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却难以忘怀。你的孤坟远在千里,我没有地方向你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你也该认不出我了,因为四处奔波,我早已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梦境中又回到了家乡,只见你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默默相望,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无言的泪水落下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的长着小松树的坟山,是我年复一年地思念你而痛欲断肠的地方。 以读悟情,真情告白 十年生死两茫茫。 抓动情处 此句中的“两茫茫”如何理解? “茫茫”二字为全诗奠定了凄婉哀伤的基调。 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梦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白居易 译文:走遍九天之上,找遍黄泉之下,却还是茫茫不见,所寻不得。 不思量,自难忘。 抓动情处 明明是写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却又说“不思量”,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梦前: 不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