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2024)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去外婆家》教案 教材分析 《去外婆家》是统编版(2024)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以儿童生活为题材,充满童真童趣。文章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 “我” 去外婆家途中及在外婆家的所见所闻、所感所乐,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浓浓的亲情。文中运用了大量形象的描写和富有童趣的对话,语句优美且节奏感强,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的良好范本 。同时,文章所蕴含的情感能引发学生共鸣,有助于学生感受亲情,体会生活中的美好,落实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此外,文章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表达和写作方法的范例,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 学生能够感受文中描绘的乡村生活场景,体会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对本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的热爱与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理解文中体现的亲情,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亲情的价值观念,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坚定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认识文中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我” 去外婆家的过程和有趣经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句子仿写和说话练习,丰富语言储备,提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能够梳理文章的叙述顺序,仿照课文结构,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生活中的一次出行经历,锻炼语言组织和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分析文中描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在脑海中构建出文中描绘的画面,理解文字与画面的联系。 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 “我” 的心情变化,分析人物情感产生的原因,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鼓励学生对文中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尝试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 通过想象和绘画,将文中描绘的乡村景色和温馨场景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在朗读和表演中,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美,能够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表现出 “我” 的心情,提升审美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 “我” 去外婆家的快乐心情。 积累文中优美词句,学习运用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 体会文中描绘的乡村生活的美好和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富有童趣的语言和描写,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和表达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感受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外婆家吗?(停顿,微笑观察学生反应)老师知道,去外婆家一定有很多开心的事情!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朋友去外婆家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出示课文插图,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看,图中的小朋友背着小书包,脸上洋溢着笑容,正走在去外婆家的路上。他一路上会看到什么?在外婆家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外婆家》去看看吧!(板书课题,边写边指导学生书空,强调 “外”“婆” 的笔画和结构)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回应教师的提问,纷纷举手分享自己去外婆家的经历,如在外婆家吃到好吃的、和外婆一起做游戏等。认真观察课文插图,对即将学习的课文内容充满好奇和期待。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