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55625

3.2《蜀相》课件(共1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21069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蜀相 壹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人物简介 壹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人物简介 壹 《蜀相》一诗,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除此以外,他写诸葛亮的诗歌还有《八阵图》《咏怀古迹五首》《古柏行》等。 人物简介 贰 蜀 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文本细读 贰 “一二字中识深情”(找出最能体现每一联中情感的字。) 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示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柏森森———柏树适应性很强,素为正气、高尚、长寿、不朽的象征。《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森森”,是形容柏树的高大而茂密。一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营造了庄严肃穆的氛围,象征坚贞、挺拔、坚韧,来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文本细读 贰 “一二字中识深情”(找出最能体现每一联中情感的字。)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 ———《杜诗解》 自:独自,空:白白的,徒有。以乐景写哀情,渲染了冷清寂寥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英雄长逝遗迹荒芜的伤感和惋惜。 文本细读 贰 “一二字中识深情”(找出最能体现每一联中情感的字。)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突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赞扬诸葛亮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 崇敬和赞扬 文本细读 贰 “一二字中识深情”(找出最能体现每一联中情感的字。)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 除诸葛亮外,包括作者自己在内的千百年来所有为国为民赴汤蹈火而壮志难酬之人。 文本细读 译文 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 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 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叁 杜甫写这首诗,仅仅是为了凭吊诸葛亮吗?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文人。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