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55638

6.2 《再别康桥》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135881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再别康桥 徐 志 摩 徐志摩(1897—1931),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美时改名志摩。近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 他曾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留学学习经济,1920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2年8月回国。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徐志摩短暂的一生正处在中国社会最黑暗的时期,但他从未停止过对“爱、自由、美”的渴望与追求,笔耕不辍,被梁启超赞为“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 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解题 再别康桥 康桥:剑桥大学所在地,作者曾于剑桥大学就读。此处即代指剑桥大学。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1920年至1922年,徐志摩曾游学于剑桥大学。康桥(剑桥大学所在地)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性。 1928年,徐志摩故地重游。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寻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 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徐志摩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 “ 徐志摩与康桥 解诗原则: 文本细读+知人论世 文本细读的两把钥匙: 含混、悖论 一、明概念,知方法 ———解读现代诗的基本方法 初读诗歌 把握诗歌基本内容 无关山河 满眼风月 “ “ 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康桥之景? (一)于含混中见丰富 风景 往事 故人 诗人想要告别的仅仅是康桥之景吗 “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康桥再会吧》 “我一直觉得遇见狄更生先生是我此生最特别的机缘。拜他所赐,我才得以走进康桥并度过一个个愉快的日子;才得以对文学和艺术萌生兴趣并毕生求索。” ———《致傳来义》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 新娘 柔波 云和水 青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关雎》 诗歌中有没有关于爱情的书写? 洒脱之中尤见哀愁 克制之中更显深层 梦幻之中更衬虚无 轻与重 默与声 虚与实 (一)于含混中见丰富 诗歌情感: 1难舍难分 2欢喜和眷恋 3更加欢喜和眷恋 4对康桥永久的眷恋 5感情达到高潮 6情绪低落 静思默想 7深情惆怅 作别云彩图 河畔金柳图 康河水草图 榆阴清潭图 撑篙寻梦图 夏虫沉默图 惜别云彩图 第一节用了三次“轻轻的”,第七节变为“悄悄的”,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Q: ①第一节,用了三次“轻轻的”,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又定下了全诗哀而不伤的基调。 最后变为 “悄悄的”,在原来轻柔的情感中,又抹上了一层淡淡哀愁的色彩。又显得洒脱,毫不犹豫,不为感情所缠绕。 ②开头和结尾采用重叠复沓的手法,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③ “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也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