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57232

2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教案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597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教案
  • cover
第2课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及要素,理解消息“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 2.了解本课的行文顺序和语言风格,并体会作者在消息中传递的情感。 3.感受中国航天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以此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增强爱国情怀与建设科技强国的责任感。 1.梳理消息的结构框架,精准提炼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事件、结果”等核心要素和“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同时理解消息“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 2.运用抓关键信息的方法分析新闻材料,了解本课的行文顺序和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等,并体会作者在消息中传递的情感。 理解航天精神内核,感受中国航天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并立足自身践行担当,升华爱国情怀,肩负科技强国使命。 教材、PPT课件 新课导入 出示相关视频。 同学们,刚才的视频,带我们见证了中国人首次踏入自主太空家园的历史性时刻。这一跨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厚积薄发的成果。 出示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 中国航天人历经30年(1992—2022),按“三步走”战略建成天宫空间站。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空间站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转入在轨建造阶段,成为载人航天工程的关键里程碑。 现在,我们将以“航天任务指挥部媒体小组成员”的身份,聚焦神舟十二号对接成功这一事件,用专业新闻视角拆解任务、还原现场,把中国航天“三步走”的奋斗与成就,转化为向世界传递的中国航天故事。接下来,让我们开启探索,讲好这份属于中国人的太空荣耀。 新知探究 一、新闻稿筹备过程 过渡语:要讲好故事,得先理解新闻诞生的土壤。当神舟十二号6月1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飞冲天,三名航天员奔赴太空家园时,人民日报的记者们早已奔赴一线,日夜坚守记录历史。这背后,藏着新闻人对“硬核信息”的执着,也为我们的报道任务提供了最鲜活的素材。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新闻稿筹备过程,挖掘那些支撑报道的关键细节! 【活动内容】出示新闻稿的写作过程。 【设计意图】关联航天新闻事件,让学生了解新闻从事实发生到成稿传播的完整链条,明白新闻诞生离不开对重大事件的跟踪、一线采访及专业创作。 二、文本研读 (一)任务一:航天新闻拆解———理消息“骨架”解码新闻内核 过渡语:同学们,作为“航天任务指挥部媒体小组”的一员,我们首先要像新闻解构师一样,精准剖析航天新闻的“骨架”。从标题到结构,每一处细节都藏着传递中国航天故事的密码! 1.标题解读———抓核心信息 【活动内容】介绍“引题”和“正题”,说明引题和正题的作用,它们相互配合,共同起到了传递信息和吸引读者的作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新闻复合型标题引题(陈述事实)、正题(聚焦亮点)的功能,学会抓核心信息解读标题,同时借航天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理解新闻标题价值。 2.梳理文章———找结构“五部分”和新闻“六要素” 过渡语:标题已经帮我们锁定了核心事件。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任务单,完成两项内容:一是在文本中准确标注出消息的结构“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二是从相应结构中提取并填写事件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事件、结果。 (1)【活动内容】迅速浏览课文,填写结构“五部分”的任务单。 结构“五部分”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设计意图】浏览课文,填写新闻结构五部分,熟悉新闻框架,明晰各部分功能,锻炼信息提取整合能力,加深对新闻内容的理解,为新闻读写与鉴赏打基础。 过渡语:大家已准确梳理出消息的结构 “五部分”。我们再观察其内容排布:导语以最凝练的语言阐明核心事件,主体补充具体细节,背景与结语则后置。这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