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3课《《孟子》三章》同步练习 2025-2026学年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得分:_____ 一、基础达标题 (共40分) 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_____ (2) 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的?请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6分) _____ (3) 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得道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理解,并说说这一观点在今天的现实意义。(4分) 理解:_____ 现实意义:_____ 2.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 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池非不深也 (池:护城河) B.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士兵) C.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冠:行冠礼) D.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犯错误) 4. 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必先苦其心志 5. 下列对文言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 (状语后置句) B.困于心,衡于虑 (状语后置句)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被动句) D.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判断句) 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层层递进地论证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B.《富贵不能淫》中,孟子认为景春所称道的公孙衍、张仪等人,一味顺从君主,没有独立人格,算不上大丈夫。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长盛不衰,就必须有能直谏的臣子和邻国的忧患。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溺于安逸享乐。 7. 综合性学习活动。(10分) 学习了《<孟子>三章》,班级准备开展以“感悟孟子思想,汲取精神力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名言积累】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名言。(4分) ① 得道者多助,_____。 ②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③ 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国恒亡。 ④ 然后知,_____而死于安乐也。 (2) 【活动二:观点辩论】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标准。在当今社会,有人认为拥有财富和地位是成功的标志,有人则认为坚守道义和品格更为重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_____ (3) 【活动三:经典新用】孟子的思想穿越千年,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请从《<孟子>三章》中选择一句对你最有启发的话,结合自己的学习或生活实际,谈谈它是如何激励你成长的。(3分) 选择的句子:_____ 对我的激励:_____ _____ 二、能力提升题 (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的小题。 孟子的气节 ① 读《孟子》,常被一种浩然之气所激荡。这种气,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铮铮铁骨,是“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的傲然风骨。 ② 战国时代,诸侯争霸,谋士们奔走于各国之间,大多以奇谋诡计取悦君主,换取功名利禄。孟子却不然。他周游列国,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