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6课 《诗词五首———赤壁》同步练习 2025-2026学年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得分:_____ 一、基础达标题 (共40分) 1.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 诗歌前两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 (2) 请简要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的妙处。(4分) _____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_____ 2. 下列对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折戟沉沙铁未销 (销:销蚀) B.自将磨洗认前朝 (将:拿,取) C.东风不与周郎便 (便:方便) D.铜雀春深锁二乔 (锁:关押) 3.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在赤壁江边沙中发现一件锈迹斑斑的折戟,经过磨洗,确认是赤壁之战的遗物。 B.后两句是诗人的议论,他认为周瑜的成功完全出于侥幸,否则连二乔都会被曹操掳去。 C.诗人通过“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体现了赤壁之战对东吴的重要性。 D.这首诗咏史怀古,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隐含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 4.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开头由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引发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构思极为巧妙。 B.“东风不与周郎便”一句暗示了赤壁之战周瑜获胜的关键因素是东风,而非其才能。 C.诗人直接评价周瑜的军事才能,认为他徒有虚名,表达了对其的不屑之情。 D.全诗采用了托物咏史的手法,观点新颖,立意深刻,充分体现了杜牧咏史诗的特色。 5. 下列诗句中,与“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表现手法最相近的一项是( )(3分) 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B.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6. 下列对诗歌体裁和题材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题材是山水田园诗。 B.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题材是边塞战争诗。 C.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题材是咏史怀古诗。 D.这是一首五言古诗,题材是送别诗。 7. 综合性学习活动。(10分) 学习了《赤壁》后,班级准备开展以“历史的回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名句积累】除了《赤壁》,杜牧还有哪些咏史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2分) _____ (2) 【活动二:故事讲述】“东风不与周郎便”涉及哪个著名的历史故事?请简要讲述这个故事。(4分) _____ (3) 【活动三:观点交流】杜牧认为周瑜的成功得益于东风之便,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请结合历史知识谈谈你的观点。(4分) _____ 二、能力提升题 (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的小题。 历史的另一种可能 ① 杜牧经过赤壁古战场时,捡到的那截断戟,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铁戟虽锈,却承载着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当他磨洗辨认出这是赤壁之战的遗物时,时间的帷幕仿佛被掀开了一角。 ② 与其他咏叹赤壁之战的诗人不同,杜牧没有赞美周瑜的英姿勃发,也没有描绘火烧连营的壮阔场景。他的目光,越过那些表面的辉煌,投向了历史进程中那些看似偶然、实则可能改变一切的因素。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一个简单却致命的假设。在那个决定三国鼎立格局的夜晚,如果风向不对,如果那阵期待中的东风最终没有到来,历史将会怎样改写?杜牧用他诗人的敏感,捕捉到了这个历史关节点上的脆弱性。英雄的功业,除了自身的才智,竟也如此依赖于大自然的偶然眷顾。 ④ 更妙的是他的表达方式。他没有直接议论战争的胜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