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乘除法的应用(二)》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本单元属于 “数与代数” 领域第一学段 “数的运算” 范畴。《课程标准》在 “内容要求” 中明确:“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乘除法与生活的联系”;在 “学业要求” 中提出:“能正确进行整十、整百数及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除运算,能借助直观手段(如小棒、画图)理解运算道理;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乘除法策略,清晰表达解题思路,初步形成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掌握表内乘除法、百以内加减法基础上,进一步学习 “整十、整百数及两位数与一位数乘除运算” 的关键内容,承接二年级 “表内乘除法的初步应用”,为后续学习多位数乘除法、复杂应用题奠定运算基础与解题思路,核心内容分为四大模块: 1.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结合 “包饺子装盒 / 装箱” 情境,通过 “数的组成”“加法转化”“口诀迁移” 三种方法,理解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 “先算非零部分,再添0” 的计算技巧; 2. 两位数乘一位数:以 “买游泳圈”“买儿童充气船” 为载体,采用 “拆分法”,结合 “画图圈一圈”“表格记录” 等直观方式,突破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与分步计算” 难点,建立 “拆分 - 计算 - 合并” 的运算逻辑; 3.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依托 “分胡萝卜” 情境,通过 “数的组成逆推”“乘法逆算”,理解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总结 “先算非零部分,再添 0” 的计算规律; 4.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围绕 “分树苗”“分组植树” 任务,借助 “小棒拆分”,掌握 “先分整十部分,再分个位部分,最后合并结果” 的计算步骤,解决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无余数” 的运算问题。 (三)学生认知情况 学生已掌握表内乘除法口诀、百以内数的组成及简单加减法,且在生活中接触过 “购物算总价”“平均分物品” 等场景,具备学习本单元的基础经验,但存在以下认知挑战: 1.算理理解困难:易机械记忆 “整十数乘除法添 0” 的技巧,却不理解 “数的组成” 是算理核心,如认为 “20×3=60” 只是在 “2×3=6” 后加 1 个 0,无法解释 “为什么加 0”; 2.拆分逻辑薄弱:计算两位数乘除法时,难以将两位数合理拆成 “整十数 + 个位数”,或拆分后忘记 “分别运算再合并”,如计算 12×3 时,易直接算 1×3=3、2×3=6,再写成 36(忽略 1 代表 1 个十); 3.应用场景混淆:面对实际问题时,无法准确判断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用乘法”“平均分用除法”,如 “每箱 500 个饺子,3 箱共多少个” 与 “1500 个饺子装 3 箱,每箱多少个” 易混淆运算符号; 4.步骤表达欠缺:能算出结果,但难以用 “数的组成”“拆分过程” 等规范语言描述解题思路,如计算 60÷2 时,只会说 “等于 30”,无法说明 “60 是 6 个十,6 个十除以 2 是 3 个十”。 二、单元目标拟定 1. 能正确计算整十、整百数与一位数的乘除法;能运用 “拆分法” 计算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除法,规范写出分步计算过程;能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据,选择乘除法解决问题,正确列出算式并计算。 2.经历 “情境感知→直观操作(画图、分小棒)→算理提炼→规律总结” 的学习过程,通过 “圈一圈、分一分、说一说” 等活动,理解乘除法运算的本质;在对比 “2×3=6” 与 “20×3=60”“6÷2=3” 与 “60÷2=30” 等算式中,发现 “数的位数与 0 的关系”,提升观察、归纳能力;在解决综合问题时,学会 “先分析问题类型,再选择运算方法” 的解题策略。 3.感受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分配物品、劳动场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