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课 题 第三单元复习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计时工具的共同原理是利用物体有规律(等时性)的周期性运动。 能举例说明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计时工具(日晷、水钟、摆钟、石英钟、原子钟)及其简易原理。 知道影响水流计时和摆摆动快慢的主要因素(水位高度影响流速;摆绳长度影响摆动速度)。 科学思维: 能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梳理计时工具的发展历程和原理。 能够通过分析“练一练”中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实践: 核心任务:小组合作,制作本单元的思维导图,系统、有条理地呈现本单元的核心知识结构。 能够根据思维导图,清晰、准确地复述和解释单元主要内容。 态度责任: 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是人类不断探索、创新和追求精确的过程,体会科技改善人类生活。 认识到精确计时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珍惜时间、守时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计时工具的共同原理,并能用思维导图梳理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 理解在水钟(滴漏实验)中“水位不变,水流速度才基本不变”的原理,以及摆的等时性及其应用。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思维导图范例海报或电子模板、小组活动记录单。 学生准备:科学课本、第三单元笔记、A4白纸、彩笔、直尺。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一) 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约5分钟) 1.提问引入: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了第三单元,这个单元我们探索了一个看不见、摸不着,但又无比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学生回答:时间) 揭示课题:教师明确本课任务:“没错,就是《时间的测量》。今天,我们将化身‘时间整理大师’,一起来复习这个单元。我们的主要工具就是———思维导图。” 出示目标:课件展示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复习方向。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明确任务,引导角色代入,激活已有知识,奠定复习基调。) (二) 知识回顾,聚焦核心 (约10分钟) 1.聚焦核心问题:课件出示第一个“聚焦”问题:“这个单元我们了解了什么?” 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本目录和单元导读,进行头脑风暴。 2.初步梳理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第二个“聚焦”问题:“结合目录,这个单元可以分为哪些部分?” (预设:计时原理、古代的计时方法(燃香、太阳)、水钟、摆钟、现代计时工具、计时工具的发展等。)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板书出主要分支关键词,为绘制思维导图搭建基本框架。 (设计意图:激活整体认知,目录导航建构框架,板书关键词奠基导图,培养整合与系统思维。) (三) 探究实践:合作制作思维导图 (约15分钟) 1.任务布置与指导: 将学生分为4-6人小组。 任务:以“时间的测量”为中心主题,合作绘制一幅完整的单元复习思维导图。 要求:内容全面、准确,逻辑清晰,形式美观。可以参考课件中的提示和课本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围绕核心主题,展开一级分支(如:计时原理、古代计时、水钟、摆钟、现代计时、发展历程等)。 在每个一级分支下,补充二级分支和具体知识点(例如:在“水钟”下,写出“类型:受水型/泄水型”、“原理:水流速度均匀”、“滴漏实验发现:水位高,流速快”等)。 3.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提示关键知识点(如“有规律变化”、“等时性”等),并鼓励学生用关键词和简图进行表达。 4.思维导图参考结构: 中心主题:时间的测量 分支1:核心原理 利用物体有规律(等时性)的周期性运动。 分支2:古代计时方法 燃香计时:原理(燃香速度基本均匀) 太阳计时: 日晷:利用日影方向和高低的变化(一日内) 圭表:利用日影长短的变化(一年内) 分支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