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60988

14《黄鹤楼》《钱塘湖春行》教学课件(共2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八年级语文上册

日期:2025-11-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911923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学年,语文,八年级,2024,统编,PPT
  • cover
(课件网) 览山川之美,品文人情思 单元主题 篇目 学习目标 学习活动 山 川 美 景 《三峡》 赏三峡奇景 悟文人情怀 1.小组合作探究三峡之美 2.寻觅古今感悟作者情感 《答谢中书书》 《与朱元思书》 赏山水之美 悟自然之趣 1.为茅山、富春江作画 2.为画题字,描绘天地之美 3.装订山川美景说明册 《记承天寺夜游》 赏月夜美景 品闲淡心境 1.夜游赏月品美景 2.合作探究悟闲人 3.由文及人懂苏轼 《唐诗五首》 赏唐诗意境 悟诗人心曲 1.诵读古诗,感悟大唐风韵 2.赏山川之美,寄情天地之间 3.学做导游,推荐旅行胜地 13.唐诗五首 《黄鹤楼》 《钱塘湖春行》 感悟大唐风韵:诵读古诗,通晓诗意,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寄情天地之间:品味诗文,从字里行间体会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怀。 赞赏山川之美:抓住古诗景物特点,想象古诗画面,感受祖国壮丽风光。 一 二 三 学习目标 四 学做导游:推荐旅行胜地。 从短片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1.读一读诗歌(字音、节奏) 2.谈一谈字词(选词择句) 3.说一说建筑(黄鹤楼) 4.聊一聊作者(崔颢) 5.品一品诗情(思想主旨) 自主分享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hào qī zǎi 明确节奏 昔人: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去:离开。 空:只。 悠悠:飘荡的样子。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唐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被水冲没。 乡关:故乡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古诗释义 崔颢,盛唐诗人,汴州(开封)人。(公元约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诗名很高,被人与王维并提,这首诗是作者还乡途中逗留武昌时所作。作者登临黄鹤楼,遥望汴州感到家乡越来越近,思乡之情也因之更切,所以提笔写成了这首满怀乡愁的诗作。 作者简介 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说一说你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 交流质疑 《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太平寰宇记》:“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细读感悟 合作探究一:解崔颢之愁 1.结合资料,思考:首联和颔联是怎样将神话故事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诗人此刻会有怎样的感悟? 昔 今 今 昔 吊古:仙人驾鹤 伤今:鹤去楼空 追昔:黄鹤不返 抚今:白云悠悠 虚实结合 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了诗人对岁月易逝、世事难料的怅惘。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体会情感 尾联画面朦胧凄迷,借景抒情,借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抒发了诗人因远离故土而生发出的怀乡之情。 他的愁除此之外,还是他乘鹤的幻想不能实现,又折回现实情境的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