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咏史怀古诗 思维导图 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怀古咏史诗 结构: 意象: 内容: 主题: 手法: 语言: 风格: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由实入虚)。 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古迹(乌衣巷、淮水、金陵等)。 内容:名地—昔盛今衰,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 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主题:①慨兴衰变迁、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无常、沧海桑田; ②愤自身遭遇,慕先贤英雄,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盼建功立业; ③忧现实,揭露昏庸腐朽、同情人民疾苦、担忧国家命运; ④评古人古事。 手法: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以景结情;今昔对比、借古讽(伤)今、 直抒胸臆;叙事讽刺,用典、双关、烘托、虚实相生;拟人、比喻、 象征等。 语言:含蓄蕴藉 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怀古咏史诗鉴赏三部曲 弄清史实:古地、古人、古事(史实、典故)。 体悟感情:为何写这些?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 分析技巧:用什么方法表达? 怀古咏史诗常见意象 A.前代都城:咸阳、长安、金陵(石头城)、姑苏、洛阳、汴京; B.重大事件地: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 C.与名人相关的地点: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其他:吴钩、《后庭花》 诗人用××手法,表现了××,表达了诗人的××情怀。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预习任务:嚼文嚼字、知人论世、沉潜涵泳、以意逆志 读懂诗歌。 你会给自己出什么题目? 本词是如何运用衬托这一艺术手法来写周瑜的? ①用英雄来衬英雄。用“千古风流人物”以及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来衬托周瑜。突出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②用美人来衬英雄。词中“小乔初嫁了”一句,由貌美的小乔衬托周瑜英雄年少,才华横溢。 ③用英雄来反衬自己。周瑜“雄姿英发”,少年得志,建功立业,而作者认为自己功业无成却“早生华发”。在相互的映衬中,作者不禁生出无限的感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浪淘尽”三字,含蓄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几句,写得气势磅礴。作者从眼前滚滚东去的长江写起,联想到历史就如一条流淌千古的长河,有多少风流人物,都被历史长河的波涛淘尽。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所称道。“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