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62110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4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419055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他是一员武将,戎马一生,满心想的都是收复失地; 他是一名词人,笔耕不辍,魂牵梦萦的还是收复失地。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来看看他是怎样抒发他那满腔的爱国情的! 1、理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 2、学习理解典故的基础上,体会辛弃疾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知人论世 第一章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 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但不被朝廷采纳。 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曾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 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一生致力于抗金御敌、收复失地的大业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靖康之难尚未雪耻 辛弃疾时年六十六岁起用为浙东安抚史 朝廷开始北伐工作,但是做法激进有很大风险 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词中佳作 辛弃疾上表朝廷,朝廷却不闻不顾 宋宁宗 赵扩 宋宁宗开禧元年 知识讲解 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 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 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 重视音律谐婉, 语言圆润, 清新绮丽, 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创作视野较为广阔, 气象恢弘雄放, 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 语词宏博,用事较多, 不拘守音律, 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 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 应运发展,蔚然成风, 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 宋词风格流派之一,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达到高峰。该派代表人物还有张元幹(ɡàn)、张孝祥、陈亮等人。 此派词人,多有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胸怀坦荡,抱负远大,故能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达到“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的境界,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领域。 此派词人作词时敢于突破格律束缚,“不喜剪裁以就声律”,畅所欲言,直抒胸臆;意境雄奇阔大,风格豪迈奔放,语言流丽畅达,把词的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使词走上更加广阔的道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词作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