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62467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共2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424443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轼及创作背景。 2.围绕“记梦”,梳理本词脉络;品读细节描写,把握虚实结合等艺术手法; 3.感受苏轼对妻子诚笃的感情和身世沧桑之感。 东坡的结发妻子 王弗(1039年—1065年),苏轼的结发之妻,眉州青神人。幼承庭训,颇通诗书。16岁嫁给苏轼。 王弗年轻貌美,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有加,生活上的伴侣,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 不幸,王弗27岁去世,对苏轼打击巨大。 深情朗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mǎo zhēng liánɡ hánɡ 诵读中入境,定苏词基调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此词双调七十字,上下片各五平韵。 干支纪年法,北宋熙宁八年(1075)。这一年,苏轼身在密州担任知州,此时苏轼年已四十。 点明具体时间 点明写作缘由,因为梦见爱妻王氏,所以写下悼亡词,抒发思念、伤感、无奈之情。 解读标题 整体感知 思考2:你认为本词的记叙顺序是什么? 思考1:本词题为“记梦”,请围绕“梦”来划分本词结构,概括本词的内容。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梦前思量 梦中相逢 梦醒悲凉 时间顺序 前后左右4人为一组,进行讨论 梦前相思 1.这是一个怎样的十年?(补充背景) 革新派与保守派斗争愈演愈烈,苏轼被卷入漩涡,身不由己,不断左迁,备尝艰辛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亡妻之痛:生死无常,爱人不再(生死相隔的十年) 仕途之痛:多遭贬斥,颠沛流离(仕途失意的十年) 梦前: 梦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①“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思量。因为相思实在太苦,故而不敢思量。 ②不用特意思念,就已经时常出现在脑海中,时时刻刻在自己心头,难以中断的无意识思念,直抒胸臆,因此“自难忘”。表达了作者对亡妻十年来的深挚怀念与哀悼。 “为何“不思量”,却“自难忘”?是否矛盾呢?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梦前: 直抒胸臆 “千里”和“十年”写出了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梦前: 4、这几句话是如何表现情感的? ①想象,从想象中亡妻的反应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②“尘满面”,岁月的风尘,“尘”包含情感的风尘(即思念亡妻的苦楚)和人生的风尘(即仕途坎坷的艰辛) ③比喻,“鬓如霜”运用比喻的手法,不似《密州出猎》“鬓微霜,又何妨?”的壮志豪情,因思念白了发。 上片小结 上片抒写对亡妻沉痛的思念和爱妻去世后自己生活的凄凉、辛酸和伤痛。 时间:十年生死相隔 空间:千里孤坟之隔 岁月沧桑:相逢不识之隔 梦中相逢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梦中: 5、这几句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虚写 白描,通过写梦境,回到当初,用白描的手法描写妻子“小轩窗,正梳妆”,对镜梳妆的日常生活镜头,再现当年闺房生活的温馨,当时只道是寻常,才知道自己思念的是每一天,而不是某一天。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抓动情处:聚焦细节描写 梦中: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 梦醒悲凉 梦醒: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对写。词人从梦中醒来,想象在千里之外的妻子一定会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