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65390

6.19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 2025--2026学年《历史》高中·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统编版)(共29张ppt)

日期:2025-11-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37842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29张,统编,纲要,中外,必修
  • cover
(课件网)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六单元 历史 【课程标准】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导入新课 材料一 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第十四条 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第十八条 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预算案于立法院。 第二十一条 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官。 第二十三条 大总统为海陆军大元帅,统帅全国海陆军。 第三十九条 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襄之。 第四十四条 司法以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法院行之。 ———《中华民国约法》 探究问题一: 民国初年民主共和制度的脆弱性。 材料三 12月,袁世凯又抛出了《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改为十年,且可……终身,并有权推荐继任人,书于嘉禾金简,藏之金匮石室。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四 见过袁世凯称帝……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 鲁迅 材料五 从国际视角分析袁世凯的集权与日本对华政策的关系,指出“二十一条”是帝制的外部诱因。 ———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1)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中总统权力的变化,说明这种变化的实质目的。 素养考查点:考查史料实证素养(对比法律条文差异)和历史解释素养(分析制度变迁动因)。要求学生准确提取两部宪法中关于总统权力的关键条款,分析从责任内阁制到总统集权制的转变过程,揭示袁世凯通过修宪强化个人权力的政治意图。 答题思路: 提取关键差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务员对总统命令须副署(材料一第四十五条),形成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约法》确立总统“总揽统治权”(材料二第十四条),取消副署要求。 具体权力扩展:立法提案权(第十八条)、人事任免权(第二十一条)、军事统帅权(第二十三条)、司法控制权(第四十四条)。 分析实质目的:1914年修宪旨在消除国会制约;为建立个人独裁提供法律依据;直接服务于帝制复辟的政治目标。 预设答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责任内阁制制约总统权力,《中华民国约法》废除内阁制,使总统总揽行政、立法、军事、司法大权(材料一、二)。这种变化实质是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构建法律基础。 (2)《修正大总统选举法》的制度设计对民国民主进程造成什么影响? 素养考查点:考查历史解释素养(法律工具性分析)和家国情怀素养(民主价值认知)。要求学生解析法律条文中的专制设计,评价其对辛亥革命民主成果的破坏,培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答题思路: 民主影响:剥夺国会选举权;中断民主进程;鲁迅的批判反映民众幻灭(材料四);引发护国运动。 预设答案:该法内容保障终身统治(材料三);鲁迅的反思印证帝制复辟使民主共和名存实亡(材料四),辛亥革命的反专制目标未能实现。 (3)结合国际背景,分析日本“二十一条”要求对袁世凯称帝的影响。 素养考查点:考查唯物史观素养(内外因辩证分析)和时空观念素养(国际关系理解)。要求学生将国内政治与国际环境相联系,说明“二十一条”在帝制运动中的双重作用。 答题思路: 利益交换关系:袁世凯为获取支持接受“二十一条”(材料五);出卖山东、汉冶萍公司等权益。 双重影响: 初期:日本默许为帝制创造条件;后期:因反帝运动转向施压;加速帝制失败。 预设答案:袁世凯以接受“二十一条”换取日本支持(材料五),但日本的干预激化民族矛盾,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