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65409

5.16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 2025--2026学年《历史》高中·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统编版)(共33张PPT)

日期:2025-11-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324615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历史,5.16,33张,统编,纲要,中外
  • cover
(课件网) 历史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五单元 【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 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导入新课 传统中国社会长期被一种巨大的惰性所牵扯,处于凝滞不前、不断重复的过程中,缺乏内部的动力带来改变和突破。只有经历了自19世纪中叶开始西方诸国的一次次入侵后,古老的中国才开始发生颤动,缓步向近代社会演进。因而,发生于中国近代的诸多事件均可套用“西方冲击,中国反应”的公式加以解释,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则完全被西方入侵所推动和左右,是一部回应冲击的历史。 ———费正清《中国与美国》《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面对这一冲击,中国作出的回应是逐渐引进“永久性变化”的要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走上现代化道路。 一、内乱丛生,巨人失威———太平天国撼半壁江山 满清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英国特使马戛尔尼 材料一 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摘编自马克思《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材料二 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 ———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材料三 1846至1850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省都连续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两广地区也是水、旱、蝗灾不断。人祸天灾,使人民陷入失业、破产、饥饿、死亡的困境。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四 对世世代代沉溺于愚昧之中的千百万小农来说,宗教语言是最容易理解的语言,神秘的力量是最可信赖的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五 (洪秀全)从16岁第一次到广州参加秀才考试,直至1843年,四次科考,四次落第,成为一名高龄的落第童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探究问题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素养考查点: 历史解释 :理解经济、政治、自然因素的多维度交互作用;唯物史观 :从生产关系矛盾分析农民起义的必然性。 思路点拨: 经济危机 :材料一指出战争赔款、鸦片倾销导致白银外流和税负加重(旧税更重、新税叠加);政治危机 :材料二揭示官吏腐败激化民变(“有司虐用其民”致盗贼猖獗);自然灾害 :材料三描述水旱灾害加剧民生困境(失业、饥饿)。三者叠加迫使农民反抗。 答案: 社会危机表现为:经济上双重税压迫民众破产(材料一),政治上腐败统治激化官民对立(材料二),自然灾荒摧毁生存基础(材料三)。这种全方位压迫使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农民被迫以起义寻求出路,直接促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危机的具体表现,并说明这些危机如何共同激化阶级矛盾,为太平天国运动创造社会条件。 素养考查点: 时空观念 :定位19世纪中叶民众思想与个人命运的关联;家国情怀 :反思制度压迫对历史人物的塑造。 思路点拨: 思想环境 :材料四强调底层民众易受宗教吸引(“神秘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