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65452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说课稿 2025--2026学年《历史》高中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统编版)

日期:2025-11-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3915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历史,统编,纲要,中外,必修,高中
  • cover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说课稿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北京城历史变迁图》。 提问:你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北京在中国古代后期地位如何? 学生活动:读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北京是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这说明中国古代后期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北京。 教师活动:辽人说北京“兵戎冠天下之雄,与赋当域中之半”,这说明北京从地理位置、军事、经济等方面来说十分重要。所以,辽、金、元、明、清都在北京兴建都城或者陪都,使得我们的政治重心确定在北方,这对现在仍有重大影响。本课我们就来学习辽、西夏、金、元这四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二、新课教学 探究问题一:从政治角度,探讨辽和西夏为何能和北宋保持长期对峙。 教师活动:观察《辽、北宋、西夏形势图(1111年)》和《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结合第9课所学知识,说说辽、西夏和宋的关系。 学生活动:辽和北宋签订了“澶渊之盟”,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向辽缴纳“岁币”。西夏和北宋达成了“庆历和议”,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给西夏一笔钱物,称为“岁赐”。辽、西夏都和北宋维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教师活动:辽、西夏能有实力和北宋长期对峙,说明他们内部统治比较稳定,国家发展较好。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一目和补充材料,从政治角度来说说辽和西夏为什么能长期跟北宋对峙。 材料一 东朝高丽,西臣夏国,南子石晋而兄弟赵宋。 ———《辽史·地理志一》 材料二 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 ———《辽史·营卫志中》 材料三 北面官中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北枢密院,长官由契丹贵族担任。由于契丹贵族是辽朝统治集团的核心,北枢密院同时也是皇帝直接控制下的辽朝常设的军国大事的最高决策机构。总理契丹等各游牧部族军、政和游牧事宜的中央机构是南、北二宰相府。随着辽朝境内封建因素的增长,中央集权化的倾向逐渐增强,圣宗以后,汉人也不乏任北面官者。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辽与高丽、西夏、后晋、北宋的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这种关系对辽朝的发展有何影响? 思路点拨:从材料一 “东朝高丽,西臣夏国,南子石晋而兄弟赵宋” 的表述中,提取 “朝”“臣”“子”“兄弟” 等关键词,可分析出辽与周边政权关系不平等且多样。影响方面,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思考,政治上彰显辽朝的强势地位,利于巩固统治;经济上可通过不平等关系获取资源;文化上则促进了交流融合,但也可能引发矛盾冲突。 答案: 特点:辽与周边政权的关系不平等且形式多样,对高丽、西夏呈现出宗主国与附属国关系,对后晋有居高临下的掌控意味,与北宋则以兄弟相称,维持一种相对对等却暗藏竞争的关系。 影响:积极方面,提升了辽朝在周边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巩固了统治地位,还能通过这种关系获取经济利益,促进文化交流;消极方面,不平等的关系容易引发周边政权的不满和反抗,导致边境冲突不断,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辽朝在政治制度上有何创新。这些创新是如何适应其统治需求的? 思路点拨:材料二体现辽朝统治区域广阔且民族构成复杂,材料三介绍了辽朝北面官制及机构设置。从这些内容中归纳出辽朝 “因俗而治”、设立北面官制等创新。适应统治需求方面,结合统治区域特点,北面官制能分别管理游牧民族和汉人事务,既维护契丹贵族统治核心地位,又顺应封建化趋势,实现有效统治。 答案: 创新:实行 “因俗而治” 的政策,设立北面官制,其中北枢密院为最高行政机关和军国大事决策机构,南、北二宰相府总理游牧部族事务;随着封建因素增长,汉人也可任北面官。 适应需求:辽朝统治区域广阔,包含众多民族和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