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25年秋统编新版八上语文情境课堂课件 第四单元 16 白杨礼赞 茅盾 知识必备 学习目标 理解活着的意义 检查预习 01 02 03 04 目 录 品味文章语言 05 思考探究 06 课堂小结 07 积累拓展 08 本课件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参考、融入教材课后题 这节课我们将走进对生命的探讨。 我为什么而活着? 同学们,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罗素,看看他对生命、对活着的意义有着怎样不同的见解。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遏 ( ) 濒 ( ) 渊( ) 辰( ) 飓 ( ) 肆 ( ) 瞰( ) 霄( ) 颤( ) 字音字形 è 制 bīn 临 yuān 深 chén 星 jù 风 sì 意 kàn 俯 xiāo 云 chàn 震 颤 震颤( ) 寒颤( ) chàn zhàn 云( ) 霄 xiāo 通( ) 宵 xiāo 霄 宵 多音字 号 呼号( ) 记号( ) háo hào 形近字 ( )制 遏 è 拜( ) 谒 yè 遏 渴 谒 竭 ( )尽全力 竭 jié ( )望 渴 kě 遏制: 肆意: 濒临: 俯瞰: 深不可测: 无能为力: 制止;控制。 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 紧接,靠近。 俯视。 词语解释 深得无法测量。形容极深。也形容不易捉摸。 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重点 重点 罗素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品有《幸福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婚姻与道德》等。 作者简介 文体知识 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是以说理为主的散文,也称“哲理散文”。它或通过对某一事件、现象的议论,或借助具有哲理性、形象性的事物,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作者“为什么而活着”? 他有怎样的追求? 1. 阅读第1段,作者是如何回答标题提出的问题的? 对爱情的渴望 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2.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抓住各段的中心句,理清文章思路。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其次……最后……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活着的意义 总起 分述 总结 第1段:直抒胸臆,总结了支配自己一生的主要动力。 第2-4段:是对上述三种人生追求的详细解释,即“我”为什么会以此作为人生的主要动力。 第5段:作者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与开头相呼应。 3. 作者为什么会将这三种感情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呢? 渴望爱情 带来狂喜 解除孤寂 体会到人生美好境界 追求知识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 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自然)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社会) 同情苦难: 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 知识可以增进人们对自然、对科学、对人类自身的了解,满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