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66788

北京版一上4.1《2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18334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北京,2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4 课题 《20以内数的认识》 课时 1 教学理念 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进阶,是后续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也为认识多位数打下了基础,本节课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方法,认识11~20各数,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学会数数及各数的读写,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充分感知10个一和1个十,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分析 通过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着数出剩余小棒的数量,让学生理解10几的由来,当剩余小棒也有10根时,就是数到20,再捆成一捆就是一共有2捆,即为2个十就是20. 学情分析 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了11~20各数,再此基础上理解各数的组成后,再通过直尺标数的方法,让学生正确理解各数之间的顺序,正确判断各数前面和后面分别是几,从而学会比较大小。 核心素养目标 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认识11~20各数,理解各数的组成。能够正确读写各数。能够正确比较各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比较各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各数前面和后面分别是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积木,小棒,直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创境导课,引出问题 创设情景:同学们,还记得我们都学过了哪些数吗?(示意举手回答)还学会了什么本领呢?(同桌讨论交流后分组回答) 讨论交流说一说学生1:我会按顺序说出来0~10。学生2:我认识了10以内的数。学生3:我知道10个一就是1个十。学生4:我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带着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知识,且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温故之前所学,为导入新课做准备。 二、联新旧联系,找出重点 想一想,被 挡住的数数几?把车厢号按从大到小读一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出示答案。 做一做,独立完成。学生回答:3,5,8,10 回顾已学的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接下来的新课内容做铺垫。以图片导入新课,联系数学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探提出设想,探究证实 1.出示课件图片,让学生通过看图寻找数学信息。师:在这张图上,你都能看到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找一下,哪些是跟数学有关呢?比如说它们的身上都有几颗星星? 学生1:我看到了2只鹰。学生2:我看到1只熊。学生3:我看到鹰的身上有10颗星。学生3:10、18。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小组讨论自己发现的信息,分别从哪些数、有几个等信息出发。 四、展展示结果,解决问题 2.出示课件图片,让学生了解除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以外,还有可能有哪些信息。师:同学们找的都非常好,每个小动物的身上都有一些星星,这些星星有的亮有的暗,有的大有的小,那我们先来数一数,它们身上一共有几颗亮的星星吧。师:嗯,确实大熊的身上有很多颗亮星,那我们就先来学习一下怎么数吧。 小组合作汇报归纳总结学生1:第1只鹰身上有1颗亮星。学生2:第2只鹰身上有7颗亮星。学生3:熊的身上有很多颗亮星,我数不过来了。 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汇报的方式。说一说在分别看到的与数学有关的信息,使学生在汇报中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五、建总结认知,建构模型 展示课件图片:学生1提问:你看到天鹰座有几颗星星?学生2回答:12颗。学生3提问:12是怎么得出来的?师:我们就来帮帮他们,看看12是怎么得出来的吧。1.摆一摆,数一数:师(出示积木):堆在一起的积木有10个,再接着往后数2个就是:11、 12(学生跟读),师(出示小棒):同样的方法,我们来数一下小棒,一捆小棒有10根,再接着数2根就是:师:从10开始接着数,是11、12,从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