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修二 Unit3 The Internet 阅读课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人教版必修二(2019版) 课型 新授课(45分钟) 课题 Unit3 Reading and Thinking Stronger Together: How We Have Been Changed by the Internet 教学设计思路、背景分析 指导思想和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 “教学评一体化” 为核心指导思想,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为纲领,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遵循 “英语学习活动观” ,引导学生围绕“互联网如何改变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主题意义展开,通过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理解语篇的基础上,辩证思考科技的社会意义,着力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和辩证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审视社会现象。同时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将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每个教学环节都设计了对应的评价方式(如观察、提问、任务单、表现性评价、成果评价),确保评价及时、有效,且与教学目标和学习活动紧密相连,形成“目标-活动-评价”的闭环,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教材分析 What 该板块以“创办网上社区(Start an online community)”为活动主题,阅读文本的话题是互联网,属于“人与社会”主题中的“科技发展与生活变迁”。文章以第三人称的口吻讲述了英国一位年过五旬的失业女教师Jan不仅使用互联网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而且帮助其他老年人学会使用互联网从而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和命运的美好故事,生动展示了互联网在消除孤独、提供支持、创造机会和推动公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Why 作者通过Jan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不仅是工具,更是社会支持与情感连接的平台。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上网行为,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学习Jan 推己及人、悲悯天下的高尚情怀,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行为习惯,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How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课文标题包含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Stronger Together表示结果或状态,副标题How We Have Been Changed by the Internet指明了话题范围,并通过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强调了互联网的作用和意义。两者合起来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意义———人们因互联网而联结、而改变,变得更强大。文本结构清晰,以过去时态为主,按“个人困境—网络支持—社会行动”展开,使用叙事与议论结合的方式,语言简洁但有感染力。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基础水平中等偏上,具备基本的英语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作为“数字原住民”他们对互联网有丰富的个人体验和感性认识,但他们对互联网的观点往往停留在表面(如“方便”或“沉迷”),对其在赋能个体、构建社群、创造社会价值等方面的深层影响认识不足;辩证看待互联网负面影响的能力也有待引导;阅读策略和语篇分析能力正处于形成阶段。学生需要教师引导,从表层信息获取迈向深层含义挖掘,系统化地理解互联网的社会性影响;需要通过合作探究和思维碰撞,初步形成对技术的辩证看法;渴望用所学语言表达有深度的观点。 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 能够理解并运用与互联网影响相关的核心词汇与表达(如:keep her company, remove the distance, digital divide, access to, inspire, raise money, go through tough times等)。 能够梳理并复述Jan如何利用互联网改变自己并帮助他人的故事。 2.文化意识: 理解网络社群文化和互助精神,感知在全球化背景下互联网构建的“数字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考“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问题,树立关注社会公平、帮助弱势群体的意识。 3.思维品质: 能够通过分析语篇结构,概括文本主旨和段落大意。 能够分析Jan的个人经历,并推断互联网带来的深层改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