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一2026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 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校、考号填写在“答题纸”上。答题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祝你考试领利1 第I卷(共33分) 一、(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 如今,各地在()地塑造城市形象的同时,都喜欢推出一句广告语,作为宣传展示、对外推广的画龙 点晴之笔。有人总结为“一句话叫响一座城”。“大美青海”“七彩云南”“天天乐道·津津有 味”, 古代文人墨客同样喜欢游历,古代因为没有现代高科技,他们手中的笔写下了心中的波澜壮阔。“故人西 锌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千古名句“带货”之下,武汉和杨州都成了网红打卡城市, 至今魅力不减。()的诗句流传至今,成为神州大地壮美山河的最佳宣传语,为各地文旅部门()了无 数幕名而来的游客。 文人墨客借景抒怀,更多是对名山大川等一些具体景物有感而发,没有上升到今天城市形象宣传的高度。 但其文采斐然、(),值得今人借鉴。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倾巢而出喜闻乐见招募 匠心独运 B.不遗余力喜闻乐见招揽巧夺天工 C.不遗余力脍炙人口招揽 匠心独运 D.倾巢而出脍炙人口招葬巧杼天工 2.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些广告语直击百姓心灵深处,让人恨不能立即打点行装,奔赴诗与远方 ⑧被这些广告语深深震撼,百姓恨不能立即打点行装,奔赴诗与远方 C.被这些广告语深深震撼,百姓恨不能打点行装,立即奔赴诗与远方 D.直击百姓心灵深处,让人恨不能打点行装,立即奔赴诗与远方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古代没有现代高科技,他们手中的笔写下了心中的波澜壮阔。 B.在没有现代高科技的古代,他们用手中的笔写下了心中的波澜壮阔。 C.古代因为没有现代高科技,他们用手中的笔写下了心中的波澜壮阔。 2025-2026学年度第 D.在没有现代高科技的古代,他们手中的笔写下了心中的波澜壮阔。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后,中国人不是逃离地球,而要带着地球一起跑?”面对外国人问出的问题,《流 浪地球》导演郭帆回答:“我们买房子买的不是物理空间,而是一个家庭,里面住着父母、老婆、孩子,这个 物理空间承载着我们所有的情感。中国人特别有家国情怀,即便发生了灾难、战争,很多人也不愿离开京乡, 死也要死在那儿。” 这与费孝通《乡土中国》的主题不谋而合。在过去以农为主的中国社会,人们极少迁移,因为所谓农耕, 就是要靠土地吃饭。农业的固定性,使得勤劳的人民逐渐世代安居,终日和土打交道的经历,则让他们周身都 环绕着泥土的气息。 在现代说法中,“土气”是一个贬义词,但在费孝通看来,“土气”实际上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土气”, 也就是接地气,它象征着人们与大地的亲密接触,充分熟悉,“土气”其实是辛劳、知足的代名词。也因此,大 批的中国人逐渐变得守旧而崇古:老祖宗留下的都是财富,那么凡享照搬经验去做就行。因此在现在看来的“食 古不化”,殊不知,是因为在以土为生的年代,“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久而久之,整个社会变 得稳定而缺乏流动,再加上交通工具的落后,很多人一辈子就只在一个小范围内活动。周边人抬头不见低头见, 遇事总是能热心帮一把,人们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稳固而与外部隔绝的乡邻关系,慢慢地也就有了“万事不求 人“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状态。 带着地球流浪,是一种回馈,也是一种责任,感谢你当年的养育,如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