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470455
10.2《师说》练习(含解析)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4910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10.2
,
2025-2026
,
必修
,
语文
,
高一
,
统编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2《师说》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道”强调传授儒家思想道义,是教师职责的核心 B.“受业”侧重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是“传道”的载体 C.“解惑”指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体现教学互动性 D.这句话全面概括了教师的职责,其中“受业”是最根本的任务 2.下列关于《师说》论证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直接批判“耻学于师”的现象,再从道理和事实层面展开论证 B.作者以“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意在说明圣人天赋高于众人 C.从“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的对比,直指士大夫阶层的虚伪 D.文末以孔子从师为例,主要目的是证明“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 3.下列对《师说》中“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一句的内涵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 A.道是无形的,师是有形的,有形的师承载着无形的道 B.无论身份高低、年龄大小,只要掌握“道”就可成为师 C.“道”的传承依赖于师,师的价值由是否掌握“道”决定 D.这句话确立了以“道”为核心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 4.下列对《师说》语言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用对偶句,如“生乎吾前”与“生乎吾后”,句式整齐,增强气势 B.善用对比论证,通过多重对比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C.语言简洁有力,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情感鲜明 D.通篇采用散文化表达,避免了骈文的束缚,显得自由灵活却缺乏条理 5.下列关于《师说》中“圣人无常师”的理解,与原文主旨相符的一项是() A.圣人不会固定跟随某一位老师学习,体现了求学的灵活性 B.圣人的学识渊博,不需要固定的老师来传授知识和道理 C.这句话呼应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强调以“道”择师 D.说明圣人与普通人的区别在于,圣人更善于向不同的人学习 6.下列对《师说》现实意义的解读,不合理的一项是() A.文章强调的“从师学习”理念,对当代倡导终身学习具有启发意义 B.“无贵无贱,无长无少”的择师观,适用于现代教育公平的建设 C.批判“耻学于师”的现象,警示当代人要摒弃骄傲自满的学习态度 D.“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说明学生不必尊重学识不如自己的老师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注释:①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②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③百工:各种手工业工匠。④君子:这里指士大夫阶层。 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观点,接着明确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2025高考高三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2025-11-20)
2025高考高三语文病句主观题专题 复习讲义(2025-11-20)
高一统编版语文第一单元 导学案(含答案)(2025-11-20)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议论文写作指导之如何论证 教学设计(2025-11-20)
高一统编版语文 8.3《琵琶行并序》 课件+导学案+限时练(2025-11-19)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