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470742
16.1《赤壁赋》练习(含解析)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1次
大小:4764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16.1
,
2025-2026
,
必修
,
语文
,
高一
,
统编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1《赤壁赋》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赤壁赋》中“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段核心思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借水与月的永恒,抒发对生命不朽的渴望 B.以水与月的变化与不变,阐释万物相对的哲理 C.感叹水与月的永恒,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悲观 D.通过水与月的意象,强调个人意志的重要性 2.下列关于《赤壁赋》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层层推进,化解客的愁绪 B.融合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景中含情,理中寓情 C.大量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如“寄蜉蝣于天地”以蜉蝣喻人生 D.以“乐—悲—喜”为情感线索,情感转换突兀,缺乏过渡 3.下列对《赤壁赋》中“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一句的赏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A.“桂”“兰”修饰棹桨,既写器物雅致,也暗合主人高洁品格 B.“击”“溯”两个动词,生动描绘出泛舟江面的灵动姿态 C.“空明”形容月光下的江水,营造出澄澈、空灵的意境 D.此句纯为写景,未融入情感,为后文的抒情议论做铺垫 4.下列对《赤壁赋》中“苏子”形象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是一个消极避世、沉迷山水的隐士形象 B.是一个善于自我安慰、逃避现实的文人形象 C.是一个通达乐观、能从自然中感悟哲理的智者形象 D.是一个怀才不遇、借景抒发愤懑的失意者形象 5.下列关于《赤壁赋》文化内涵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赤壁”并非赤壁之战古战场,体现了文人“借景抒情”的创作特点 B.对曹操“横槊赋诗”的追忆,既感慨英雄伟业,也暗含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C.融合了道家“万物齐一”与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体现了苏轼的思想融合 D.“托遗响于悲风”的箫声,承载了客对人生、历史的深沉感慨 6.下列对《赤壁赋》现实意义的阐释,合理的一项是() A.苏轼的“旷达”精神,启示当代人在挫折中要消极避世、随遇而安 B.万物“变与不变”的哲理,有助于当代人以辩证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得失 C.文中的山水之乐,提醒当代人要远离社会纷扰,专注于个人精神享受 D.主客问答的形式,为当代议论文写作提供了“驳论先行”的固定模式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注释:①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②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③冯虚御风:乘风凌空而行。冯,同“凭”,乘。④嫠妇:寡妇。 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交代游赏时间、地点和人物,描绘了清风、明月、江水构成的澄澈意境 B.“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既点出月下情境,也为后文写月埋下伏笔 C.客引用曹操诗句并追忆其业绩,是为了表达对曹操雄才大略的敬仰之情 D.客将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2025高考高三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2025-11-20)
2025高考高三语文病句主观题专题 复习讲义(2025-11-20)
高一统编版语文第一单元 导学案(含答案)(2025-11-20)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议论文写作指导之如何论证 教学设计(2025-11-20)
高一统编版语文 8.3《琵琶行并序》 课件+导学案+限时练(2025-11-19)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