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72544

9.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3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151623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辛弃疾 认识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秆, 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 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词中之龙” 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有将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将一腔忠愤寄于词间。 其词书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笔法气势雄健、慷慨苍凉,意境深沉。 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病逝后追赠少师,谥号“忠敏”。 走近辛弃疾 ①起义南归时期(1140年至1161年) 止于23岁南渡以前。这是他一生最为意气风发的时期。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未几,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辛弃疾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此举“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从此辛弃疾投奔南宋,官为江阴签判。 辛弃疾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走近辛弃疾 ②青壯年時期(1162年至1181年) 从辛弃疾23岁到42岁,是一生中游宦时期。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云。他热情洋溢地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著名的有《美芹十论》《九议》。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老百姓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映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才干很感兴趣。 在此期间,他由签判到知州,由提点刑狱到安抚使,虽然宦迹无常,但政绩卓著。他出任滁州知州仅半年,当地“荒陋之气”一洗而空。他在湖南帅任,创置“飞虎军”,“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他不失为一个有清醒政治头脑忧国忧民的好官。 辛弃疾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走近辛弃疾 ③中晚年时期(1182年至1202年) 从43岁到63岁。这期间除了53岁至55岁一度出任闽中外,两次遭弹劾,有18年在江西家中度过,是他一生被迫归隐时期。在长期隐居生活中,他寄情田园,留恋山水,追慕陶渊明,写了大量田园词,山水词,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的爱国激情在某些唱和赠答词中,也有强烈表达。 ④晚年時期(1203年至1207年) 辛弃疾64岁到68岁四年间。辛弃疾64岁高龄时,仍不以久闲为念,不以家事为怀,奉令出任。但事未成就又遭罢免。辛弃疾自66岁秋,罢居铅山后,虽屡见封召,乃至授以兵部侍郎,枢密院都城旨要职,但总以年老多病,力辞未就,卒年68岁。 辛弃疾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写此词时辛弃疾已六十五岁,他从42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生活,得不到朝廷重用。这期间,1203年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tuō)胄(zhòu)起用。1204年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韩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韩不听辛弃疾之劝,后来把他调离了镇江。本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词牌名 地点 题材 怀古题材的结构: ———临旧地 ———思古人 ———忆古事 ———抒已怀。 写作背景 怀古诗词往往是作者由眼中所见之景,引起他对历史人事的联想,进而抒发自己的感慨或抒己之怀。 *标志:标题中带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其前加“咏”,或在其后加“怀古”“咏———。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手法:用典、双关、对比、反衬、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借景抒情、虚实结合。 *情感:昔盛今衰,壮志难酬…… 咏史怀古诗词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