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73592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7次 大小:218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16课,子书
  • cover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淡泊(  ) 淫(  )慢 险躁(  ) 教诲( ) 劝勉(  ) 年与时驰(  ) 遂(  )成枯落 夫(  )君子之行 2. 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非淡泊/无以明志 B. 静以/修身 C. 淫慢/则不能励精 D. 非学/无以广才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静以修身 (3)淫慢则不能励精 (4)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 (6)遂成枯落 4.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 (1)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作动词, (2)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作名词, 5.下列句子的画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夫君子之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 B .非淡泊无以明志 博学而笃志 C .意与日去 目似瞑,意暇甚 D .将复何及 及其家穿井 6.下列句子的画横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君子之行 因往晓之 B .静以修身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C .夫君子之行 逝者如斯夫 D .将复何及 白雪纷纷何所似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诫子书,即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全文不足百字,以议论为主,论述了修身治学的道理,强调了淡泊宁静的价值。 B .诸葛亮在信中告诫儿子成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立志,第二是学习,第三是惜时。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C .诸葛亮在文中指出“静”是学习的前提,只有“静”オ可以屏除杂念和干扰,心无旁鹜地学习、沉思及反思自己的作为。 D .诸葛亮在信中对儿子晓之以理,先从反面论述了不静之害,又从正面说静理,字里行间渗透着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8.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根据提示填空 (1)《诫子书》中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淡泊处世的思想及心态的句子是“ , ”。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的关系的句子是“ , , , ”。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浮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 ”。 (4)《诫子书》中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 ”。作者从修身、 、 三方面阐述了自 己的观点。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各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 ③年与时驰( ) ④非学无以广才(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根据文章内容简述“学”“静”“志”“才”之间的关系。 13.中国人历来注重“修身”,结合课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可以看出,诸葛亮主张的修身方法是(1) ,曾子主张的修身方法是(2) 。 链接材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乙】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德行广大而守以恭①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注释】①恭:谦恭。 节选自周公《诫伯禽书》) 14. 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中的前后两个“学”都是“学习”的意思。 B. “非淡泊无以明志”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