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75545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542798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作风格。 2.把握本词的用典手法以及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3.感受辛弃疾的爱国主义情怀。 境 导 入 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词人杀敌报国的渴望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溢于言表。写完这首词五年之后,两鬓苍苍的词人登上京口北固亭,北望被敌人铁蹄践踏的大好河山,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解读诗题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又名北顾亭,在今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 怀古———即怀古词。怀古词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咏史怀古诗 定义: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基本思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常用手法:用典、对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一、怀人伤己 1.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2.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二、借古讽今 1.感叹国运衰微,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朝代兴亡。 2.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抒发爱国情怀。 三、理性反思 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 — 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他主张收复中原,二十多岁便投身抗金,42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辛弃疾一生壮志未酬,一腔忠烈之气化为慷慨豪放的诗词。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其作品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他也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他还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善用典,风格多样,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写作背景 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候已经65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tuō zhòu)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 1204 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本以为能有所作为,但他发现韩侂胄只是为了邀功,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干脆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就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而作。 朗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xiè)/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小组合作 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他想到哪些历史人物和他们的哪些历史故事,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思?(结合课下注释) 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 古人 古事 情感 用意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孙权 孙权,曾在京口建都,继承父兄遗业,并数次打败曹操,保卫了家园。他抗衡曹刘,三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