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76283

5.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65212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选择性,统编,语文,高中,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学习目标 通过练习,掌握重点文言词含义,会翻译重点句子,理解文意,会背诵默写。 学习任务单: 1.课前检测:名句默写 2.课堂检测:重点字词,对照课下注释,红笔订正 3.动笔练习:翻译重点句子 4.作业:完成《朝背夕拾》567-568页练习,并订正.会背诵全文。 课前检测:理解性默写 1.《〈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以别人的短处为警戒的句子是:“ , 。” 2.《〈论语〉十二章》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 , 。” 3.欧阳修《朋党论》中“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的思想在《〈论语〉十二章》中表述为:“ , 。” 4.《〈论语〉十二章》中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的道理的句子是:“ , 。”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譬如为山 未成一篑 理解性默写 5.《〈论语〉十二章》中“ , ”两句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 6.《〈论语〉十二章》中“ , ”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 7.《〈论语〉十二章》中“ , ”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8.《〈论语〉十二章》中“ , ”两句是说你一旦这样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人而不仁,如礼何 朝闻道,夕死可矣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全文主要内容概括:君子之德修身养性 二、课堂检测:重点字词,对照课下注释,红笔订正 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子曰:“人而()不仁。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6.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7.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 )斯语矣。” 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9.迩( )之事父,远之事君。 10. 子曰:“其(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课堂检测:重点字词,对照课下注释,红笔订正 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到,靠近)有道而正(使动,使……匡正)焉 2.子曰:“人而(如果)不仁。 3.子曰:“君子喻(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 4.仁以为(把.....当作)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 5.子曰:“克(约束)己复礼为仁。 6.一日(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称赞)仁焉 7.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从事,实践 )斯语矣。” 8.子曰:“知(通“智”,智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9.迩( 近 )之事父,远之事君。 10. 子曰:“其( 大概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①燕太子丹质于秦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⑤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⑥厚币委质事楚 ⑦唯昭质其犹未亏 ⑧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抵押品,作为保证的人或物,名作动,作人质] [质地、底子] 【质朴,朴实,缺乏文采,与“文”相对] 【通“锧”,刑具,铁砧] [质询,问] 【通“贽”,见面礼] [品质] [本质,资质] 重点字词 质 [链接高考] (1)(2022新高考II卷)吴汉为人质厚少文一道 (2)(2016全国I卷)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质朴    质问 ①金就砺则利 ②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③轲自知事不就 ④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⑤使吾勇于就死也 ⑥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 ⑦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⑧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一、重点字词 就 [接近,靠近] [趋,赴] [完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