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课《诫子书》课后练习题 一、基础积累(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君子之行(fū) B. 非淡泊无以明志(bó) C. 淫慢则不能励精(yínɡ) D. 悲守穷庐(lǘ)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 (1)非宁静无以致远( ) (2)非学无以广才( ) (3)险躁则不能治性( ) (4)年与时驰( ) (5)遂成枯落( )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静以修身/以刀劈狼首 B. 夫君子之行/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 淫慢则不能励精/学而不思则罔 D. 意与日去/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_____的家书,文中集中体现了他_____的教育思想。 (2)文中阐述“学、才、志”三者关系的句子是:“,,。” (3)文中劝勉儿子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句子是:“,,,_____!” 二、阅读理解(共15分) 阅读《诫子书》全文,完成下列各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篇以“君子之行”破题,提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核心观点。 B. “淡泊”“宁静”是修身养德的前提,也是实现“明志”“致远”的保障。 C. 文章从正面强调“静”的重要性,未从反面论述浮躁的危害,论证不够全面。 D. 全文语言简洁凝练,句式整齐,富含哲理,是古代家书的典范之作。 2. 请分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在文中的作用。(4分) 3. 结合文章语境,谈谈你对“非志无以成学”的理解。(4分) 4. 诸葛亮强调“俭以养德”,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你认为这一观点还有现实意义吗?请说明理由。(4分) 三、拓展运用(10分) 1. 请写出两句与“珍惜时光”相关的古诗文名句(4分) (1)_____ (2)_____ 2. 结合《诫子书》的内涵,给即将面临中考的学长学姐写一段鼓励语(6分)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1. B(解析:A项“夫”应读“fú”;C项“淫”应读“yín”;D项“庐”应读“lú”) 2. (1)达到 (2)增长 (3)轻薄 (4)疾行,指迅速逝去 (5)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3. C(解析:C项“则”均为“就”的意思;A项“以”分别为“用来”“用”;B项“之”分别为“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与”分别为“随同”“欣赏、领悟”) 4. (1)不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屏除杂念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 (1)诸葛瞻 修身立志、勤学俭朴 (2)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志无以成学 (3)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二、阅读理解 1. C(解析:文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论述了浮躁的危害,与正面论述形成对比,论证全面有力) 2. 这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开篇点题,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途径是“静”和“俭”,为下文论述“学”“志”“时”等内容奠定基础。 3. 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这句话强调了立志对学习的重要性,志向是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只有树立明确的志向,才能在学习中坚持不懈,最终学有所成。 4. 示例:有现实意义。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品德修养。如今物质生活丰富,但过度消费、攀比浪费的现象依然存在,“俭以养德”能引导我们克制欲望、珍惜资源,培养自律、谦逊的品格,这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都很重要。 三、拓展运用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