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80462

4.2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1-27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15729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生物,多样性,保护,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内容分析 本节课围绕海南岛的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案例,从探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探秘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探讨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和探索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四个维度,帮助学生深化认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形成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意识。 本节课设计了“探秘东寨港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系列主题活动,地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维度开展跨学科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从东寨港的地理区位和红树林的生境特点出发,引导学生探讨红树林适应环境的方式和红树林独特的生态功能,从而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通过AI工具赋能数据收集、分析、可视化与互动探究,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和数据处理瓶颈,深化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强化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意识。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基础的调查研究、自主学习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熟悉短视频、智能 APP等数字化工具,能快速上手AI辅助工具。学生可借助AI完成资料检索、数据处理、图像识别等任务,在小组合作中通过AI协同平台实现跨学科信息共享,提升探究效率。 教学目标 通过AI 工具(如智能检索、数据整合平台)搜集、梳理海南岛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关资料,概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与价值,探寻破坏原因,形成社会责任意识与爱家乡情怀。 结合东寨港红树林考察,运用AI物种识别、生态模拟工具深化对生物与环境协同 进化的认知,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树立进化与适应、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念。 通过“小液滴法测定植物叶片水势”实验,借助AI 数据处理工具(如曲线生成、 差异分析功能)探秘红树耐盐机制,提升科学思维与实验探究能力。 以AI 协同平台支撑地理、化学、生物跨学科研究,促进综合素养提升与创新能 力培养。 重难点: 1通过AI 工具(如智能检索、数据整合平台)搜集、梳理海南岛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资料,概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与价值,探寻破坏原因,形成社会责任意识与爱家乡情怀。 2结合东寨港红树林考察,运用AI物种识别、生态模拟工具深化对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认知,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树立进化与适应、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念。 教学设计思路 以 2024 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海南生态展示为情境导入,依托AI工具贯穿“四维探究”: 1.内涵探析:AI图像识别+数据分类,具象化生物多样性三层级。 2.价值探秘:AI地图分析、物种识别、实验数据可视化,赋能东寨港红树林跨学科研究。 3.原因探讨:AI大数据可视化+动态模拟,直观呈现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关键因素。 4.措施探索:AI生态模拟+案例检索,优化保护方案设计与论证。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视频导入 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宣传活动在海南省五指山市举行。活动中展现了海南各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展现海南各地的“生态之美、环境之美、人文之美”。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海南丰富的动植物物种,并思考: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引导学生用AI检索工具(如豆包、必应AI)查询 “海南2024年新增物种记录”,辅助思考“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引入课题,AI 检索补充实时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进一步理解生物多样性概念内涵提供了丰富事实依据。 一、探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在我们共同居住的地球上,有着多种多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生命的多样性,涵盖所有生命形式。请同学们结合视频,归纳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请进一步揣摩生物多样性概念,思考:生物多样性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图片展示海南岛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等 1. 整合信息,总结“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圈内所有生物、全部基因及各类生态系统的总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